希慎廣場2012年開幕時,市場對其表現大多看淡,皆因當時正值自由行最高𥧌時期,零售業都集中火力賺這筆「容易錢」;希慎廣場沒有周大福(1929),沒有莎莎(178),一線名牌亦唔算多(主要為避開與同系利園直接競爭),單靠蘋果和誠品call客,是否能挑戰當時如日中天的時代廣場和崇光百貨?
然而,3年後的今日,風水輪流轉。周末到銅鑼灣逛一圈,希慎廣場人流尚算暢旺,但時代廣場人卻少得可憐。事實上,希慎廣場如扣除蘋果分店的貢獻,上半年銷售輕微下跌,崇光亦減1.4%,兩者表現均和大市同步。只有時代廣場,上半年生意急插9.6%,首9個月進一步惡化至跌12.9%。這一輪輸家誰屬,顯而易見。
其他營運者是否有先見之明,海迪唔敢講,但時代廣場「睇錯市」卻是相當明顯。該商場剛好在自由行累升近10年、這cycle見頂之時,豪擲5億元大搞翻新,把書店趕走,戲院踢去樓上,低層位置改成Tiffany、LV和Chanel,全線升級賣名牌。九倉(004)2013年曾表示,希望時代廣場3年內可收回翻新的成本。如商場堅持唔減租,達標唔難,但生意持續下滑,長遠又如何向月月交貴租的名店交代?
有市場消息指,銅鑼灣某大商場近日以減租近50%、但要簽約10年的條件,來挽留一名租戶。這反映了甚麼?一、生意真係好唔掂;二、該商場睇今次零售市道回落,過程會相當漫長,漫長到即使減租一半,10年後計仍然會「贏」。
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