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報告】
【本報訊】審計報告揭發首階段膠袋徵費對減少整體膠袋量成效輕微,報告指出2013年超市、便利店的總派發量較2009年銳減近八成,但同期其他膠袋派發量大增,此消彼長下膠袋總量只微跌不足1.2%。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家洛分析,只要仍有免費取得膠袋的地方,市民就會找到替代品,他認為應密切留意今年第二階段膠袋徵費成效。
記者:潘柏林
環保署曾聲稱超市膠袋減派近八成,但審計署揭發首階段膠袋徵費成效輕微,署方分析環保署在堆填區調查垃圾種類的數據,2013年超市、便利店和個人用品店派發膠袋量較2009年減少5.41億個,減幅達77%。但同期其他膠袋量激增4.85億個,最終總膠袋量只減少5,600萬個。
環保署指今年實施第二階段膠袋徵費,預料有效減少膠袋數量。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質疑法例豁免範圍大,膠袋數量仍難大降,促請政府收緊豁免範圍並上調收費水平。他又批評環保署取消零售商必須匯報膠袋派發量制度,再無人知真實情況。
混入進口廢料高估回收率
除了減少膠袋數量涉誇大,審計報告指政府計算回收率時,把進口廢料一併計算在內,回收量一直被高估。審計署翻查政府委託的顧問報告,推翻2005年至2012年環保署公佈的回收率,例如2010年政府聲稱回收率高達52%,顧問指實際回收率僅38%。政府在《2005政策大綱》曾希望2014年前回收率達50%,但2013年回收率僅得37%。
綠領行動直言政府聲稱有五成回收率明顯有問題,「明眼人都覺唔合理,香港一半垃圾攞去回收?好難令人相信」,他憂慮香港難以達成2022年回收率55%的目標。審計署促請當局日後提高警覺,監察回收率大幅波動原因。黃錦星稱本港回收統計方式是國際慣常做法,願意多聽意見作改善。環保署則回覆不會調低55%回收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