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小學學生人數在過去12年,由03/04學年全年90萬人,跌至上學年不足67萬人,不少小學被殺,審計報告揭示有26所空置校舍在停用前5年內,剛進行校舍改善工程,當中4間工程未完已經停辦,平均每校費用達1,900萬元,即浪費公帑總數近5億元。
在空置校舍數據庫內的234間學校,80%為小學校舍,其餘則以中學校舍為主。教育局於1994至2007推行校舍改善工程,目的是改善所有學校達到現行標準,一般審批原則是工程完成後,可使用5年或以上。
議員轟缺乏規劃
審計報告指出當中79間空置校舍,曾於該年期內進行改善工程,當中4間校舍在改善工程完成前空置,1間在完工後不足1年停辦,餘下21間則於工程完成後1至不足5年內空置,大部份都是因學生人數減少所致。
報告不點名列出一所有24間課室的小學,當時只開得9班,但仍獲撥3,300萬元增建新翼。工程2003年中開展,兩年後完成,但該校因收生不足而在2006年被殺校停辦,僅用了1年,教育局今年8月回應審計署稱是意料之外。該校舍於2009年分配予兩個非政府機構。
26所校舍平均每間工程費1,900萬元,即總數達4.94億元。截至今年4月底,該26間校舍中的12間已重新分配作學校用途,其餘14間中的5間已重新分配作辦公室或其他用途,3間已拆卸,餘下6間未有使用。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認為問題嚴重,浪費公帑,批評教育局缺乏規劃,建議訂立空置校舍政策。
■記者倪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