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診逾4小時不獲抗生素 官指連串不幸血癌漢入院失救 裁死於自然

求診逾4小時不獲抗生素 官指連串不幸
血癌漢入院失救 裁死於自然

【本報訊】血癌病人宋海洲2011年化療後出院,翌日受感染發燒,先後到伊利沙伯醫院和瑪嘉烈醫院求醫,但逾4個半小時仍未獲注射所需抗生素,終死於敗血病。家屬召開的死因聆訊昨裁決,死因裁判官指死者患嚴重疾病,就算醫院有錯失亦有一定死亡率,裁定他死於自然。遺孀退庭後站在庭內啜泣,久久無法坐下。
記者:勞東來

遺孀劉冬梅(左)昨傷心哭泣;右為其子宋旋。

雖然死因裁判官裁定宋海洲死於自然,但注意到死者求醫過程中有一連串不幸事件發生。首先是指死者化療後體內中性白血球數量極低,但瑪嘉烈醫院仍容許他出院,且沒有向家屬清楚解釋出院風險,以及若有不適的應急辦法。而死者出院前無接受白血球增生療程,回家時亦沒獲處方合適抗生素。
官續指伊院容許死者轉院,浪費了34分鐘。死者去到瑪嘉烈醫院急症室,等候1小時34分才獲轉上內科病房,其間只獲得1公升生理鹽水,而死者上到病房等候廿多分鐘才有護士檢查,但始終沒有獲得適當治療。此外,瑪嘉烈醫院急症室和內科病房均沒有應付血癌病人化療後發燒的方案和抗生素。
死因裁判官向醫管局作兩項建議,第一是全面檢討血癌病人化療後出院的決定,及院方與病人和家屬的溝通;第二是要求醫管局在所有急症室及病房設有針對同類病人的方案,以令病人可獲及時的醫治。

死者宋海洲
家屬提供圖片

遺孀斥作供醫生「冇得救」

對於「死於自然」的裁決,死者兒子宋旋稱失望和遺憾,遺孀劉冬梅則感意外,又認為丈夫之死是人為造成。她狠批當日的醫護人員不負責任,剝奪其夫生存機會,「公道自在人心」、「人在做,天在看」。
對瑪嘉烈醫院的龍嘉欣醫生作供時堅稱,死者到內科病房能自行睜眼,且昏迷指數是中度而非重度昏迷,死因裁判官指不相信其說法,劉冬梅亦怒斥其不誠實和沒有反省,「冇得救,唔應該做醫生」。
劉指是瑪嘉烈醫院要求亡夫出院,後來聽說是為騰出病床給一名即將入院的病人。她解釋由於瑪嘉烈院方有提過,若出院後有發燒勿去其他醫院,因此向伊院醫生請求轉到瑪嘉烈醫院。她憶述瑪嘉烈急症室護士沒理會她手持的緊急轉介信,她情急下攔截路過的醫生,但醫生只叫她等安排;當她問醫生可否盡快轉上病房找主診醫生,對方說:「你話點就點呀?」
醫管局回應查詢時,指瑪嘉烈醫院事後已改善工作流程,包括制訂跨部門臨床指引,在急症室、內科病房及腫瘤科存放廣譜抗生素,並加強與病人及家屬的溝通;而伊院則提醒急症室人員如遇上接受化療後發燒的血癌病人,需盡快安排醫生,並在一小時內注射抗生素。
案件編號:CCDI-476/2012(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