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藝文沙龍】
Kim Robinson明年將慶祝留港40周年,但這位老外,堅持不改中文名。公眾認識他是剪一個頭隨時過萬的星級髮型師,與一眾明星闊太為伍。其實,他隱藏的第二事業是繪畫,而且年資已有20年,今天開始在3812畫廊舉行其第四次畫展,名為「Evocateur《色.誘》」,以抽象粗線條男體為題,表達內心。
理髮有時、破產有時、重生有時、畫畫有時。58歲的Kim笑言,時辰到,他隨時放下剪刀、立地從藝。「我不會永恒地做一件事,包括拿着剪刀入棺材。」Kim戲謔道,一臉陽光地輕撥頭髮。
走進Kim位於油塘的工業大廈辦公室,樓下是骯髒、堆滿紙皮的入口,門甫打開是個世外桃源,陽光的Kim把5,000呎工作室打造成都市優皮綠洲,玄關是紫色的水晶燈,映照牆上一對黑白調的「健身小子」大畫;中庭放置綠色樹木和船木砌成的牆,牆上、地上都是其大大小小的抽象油畫,比藝廊更似藝廊。「色誘」他的,都是男人,創作者卻強調無為而畫,緣於一剎感動,「真正的藝術不容預謀。」搶攻的足球員、沙灘小子、沐浴男人、瑜伽教練、鏡中的男體,粗糙的筆觸與質感,加上幻想,對號入座。「有時我會一邊對鏡一邊畫,參考肌理、身體擺動的紋路。」平均一幅畫他會畫上幾個月,顏料一層一層加上去,乾了再加,近看或用手摸,會見到質感和筆觸。
層次和顏色,不正正跟髮型師每天打交道嗎?
或許是「職業病」,或許是個人特點,Kim的作品比其他藝術家,更能凸顯這兩種元素。「我喜歡與顏料玩遊戲,作品會用上油彩、塑膠顏料、氧化樹脂,我甚至會用粗麻繩創作,因為我喜歡這種有機的質感,我喜歡我的作品不完美,甚至存在缺陷。」Kim說自己是個視覺主導的人,由卧室到工作室都必須由眼目刺激思想。「就像我為一個女人做頭髮,我一心只想,如何令她看起來更吸引,她的面形哪一部份好看?如何能隱藏她的缺點?」
究竟二十年前,是甚麼「刺激」Kim拿起畫筆?「我覺得創作人或藝術家大多不受束縛,我可以做室內設計、剪髮、化妝、畫畫甚至構思店舖形象,而我天生喜歡這樣。」最初是替人設計家居,但找不到合適的裝飾畫,他親自出馬,便無意地闖進藝術之路,數數畫展已來到第四次。Kim的處女作,主角是與他合作無間的林憶蓮。
「當時我很努力捕捉她害羞的一面,但我想我以後也不會這樣創作了。」Kim回味地說,他討厭一成不變,追求率性自我。他繼而向我展示其最初期的創作,名為〈打架的貓〉和〈打架的魚〉。「最初我的用色很淡然含蓄,但我從不希望重複自己,我現在改變風格,用厚重色彩。」他笑指隨着年齡,他對事物的看法也改變,不但是創作,日常亦然。昔日他喜歡做精緻、一絲不苟的髮型,現在他比較喜歡隨心自然的飄逸。
Kim生於澳洲珀斯,自小被喻為「過度活躍的瘋孩子」,14歲在澳洲科技學院(Austral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受訓,榮獲年度最佳學徒大獎,1976年帶着才華來港發展,自此與這個大都會結下不解之緣。他曾為已故戴安娜王妃、Kate Moss、Cindy Crawford、林青霞、梅艷芳等名人理髮,也曾申請破產,及後極速重生,近年他向在囚青年傳授秘技,為長者免費理髮。經過跌宕起伏,今時今日,名利於他如浮雲。
透過畫筆,他要展現怎樣的藝術世界?
Kim沒有受過正規藝術訓練,他自豪這反而令他沒有規範地成就創意,無拘無束。「我問過許多專業人士,他們都叫我不要進學校,因為會殺掉天份,只需保持率性自我,反正我畫畫不為追求名利,甚至忘記意圖,何須介懷得失?」他透露,沒有一位大師是他的膜拜對象,惟紐約藝術家Julian Schnabel算是他啟蒙老師。「在紐約參加時裝秀時,我住進紐約酒店,在房間見到Julian的抽象作品,令我開始思考藝術的本質,啟發我拿起畫筆。」不時有人點評說Kim的作品像誰像誰,他都聽不進耳,甚至連這些藝術家是誰也不知道,他不想被定型,他樂於活出Kim Robinson,「我討厭重複自己,以及抄襲別人。」
不時遊走商場、畫廊甚至藝博會,Kim坦言發現許多藝術品都是「無嘢」(他突然吐出一句廣東話),一路他只感到腳步疲倦而沒有任何得着,他要自己的作品有喚起(evoke)甚至挑撥(provoke)人思想的力量,故他是次展覽命名為《色.誘》,誓要觸動外界的神經。「就算覺得我作品可憎、醜陋都好,都是一種情感誘發,總好過看完後沒有反應。」
創作於他,除了美的追求,還有排毒功能。「我替客人理髮時要尊重其意願,創作上難免會有所掣肘;但當我畫畫時無人能哼一句,我能無的放矢,某程度是一種創作上和情感的釋放。」Kim侃侃而談。他時而在工作室創作,時而在位於清水灣的二千多呎三層獨立屋花園揮筆,有時拿着筆隨處寫生,隨情緒牽動,下一階段,他會畫女人,他經常接觸的動物。
在髮型屋,他手起刀落,剪刀靈巧如燕子飛躍在微濕黑絲,碎髮散落如花絮;請Kim在畫布上揮筆,他一樣的洋洋灑灑,像個指揮家在指點樂曲。他說,自己在畫靈魂。
後記:靈感源自缺陷
Kim三次提到他身穿的牛仔褲,不因它是頂級名牌,而是基於牛記的本質。「牛仔褲耐磨出貓鬚,就如人的經歷,越磨越有味道,它盛載個人性格,洋溢生命力。我喜歡我的創作也一樣,不完美,甚至存在缺陷,卻獨一無二。」穿舊了的石磨藍有記憶,有味道,每條貓鬚、每處小疵口都是他所追崇的獨特性,牛記的魅力就在於此。它的穿着者不限年紀人人平等,沒有種族性別之分,在這個無分貴賤的世界,萬年不敗。
Kim輕撫身上那條Denim,續說:「我喜歡看到褲上的紋路變化,猶如我每三四個月後再回望自己作品,靈感源自每處缺陷,有時新鮮感猶如一張新作品,我極愛這種回眸。」
唯一不容缺陷的,是容顏。將屆耳順之年的Kim自言,他的養生秘方是「早睡早起、煙酒不沾」,這清規不能破格。
Kim Robinson個人展Evocateur《色.誘》
地點:3812畫廊
西營盤皇后大道西118號地下
日期:即日至12月6日
記者:鄭天儀
攝影:潘志恆
編輯:李寶筠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