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歸還聖伯多祿中學舊校舍天主教區拒讓路 教局難收空置校

未歸還聖伯多祿中學舊校舍
天主教區拒讓路 教局難收空置校

【審計報告】
【本報訊】審計署發表新一輯報告,揭發有105間空置校舍長期曬太陽,當中有「惡霸」辦學團體拒交還教育局,主要辦學團體之一的天主教香港教區,雖肯歸還原聖伯多祿中學校舍,但表明會截路並斷公用設施,令教育局不敢收樓;林貝聿嘉任理事長的灣仔街坊福利會,9年來拒將黃金地段的灣仔學校校舍交回教育局。
記者:倪清江

聖伯多祿中學已遷往新址(紅箭嘴示),天主教教區肯歸還舊校舍(藍箭嘴示),但表明會攔路並截公用設施。 李家皓攝

審計報告指出,由2005年中至今年4月底,教育局空置校舍數據庫錄得234間空置校舍。當中102間正使用,27間已經或待拆卸作房屋或其他用途,餘下105間一直閒置,佔總數45%,當中29間教育局仍未收回,最久已停辦15.6年;教育局已將73間不適合再作教育用途的空置校舍交給地政總署,最久已停辦35.6年。
審計署指學校如停辦或遷校重置,原校舍通常須據規定歸還政府,除適用於政府土地的校舍,以豁免或收取象徵式地價批出私人協約土地的校舍,當不再用作准許用途後,政府亦有權收回。
報告不點名列出兩宗拒交回校舍的「惡霸」辦學團體個案。其中一辦學團體以私人協約方式,獲批6,070平方米辦小學及中學,兩校於1988及2012年獲批遷往同區新校舍,教育局與辦學團體在2012年3月簽服務合約時,要求交還中學校舍土地。至同年9月,該辦學團體考慮交回中學校舍土地,但向教育局表明「不准任何人取道其所保留的部份(小學校舍土地)進出歸還部份,並會截斷歸還部份的所有公用設施」。教育局諮詢運輸署及機電工程署等後,發現中學校舍土地不通大路,僅一面有一條狹窄的支路,收回不切實際。辦學團體去年3月反口,要求保留中學校舍土地。

封阻車路

山路荒廢

灣仔街坊福利會霸地9年

審計署建議教育局堅持收回;局方回應指正與地政總署商討如何落實收回中學校舍土地,及研究可否要求辦學團體一同歸還小學校舍土地。根據資料,該收不回的校舍為香港仔聖伯多祿中學及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原校舍,辦學團體為天主教香港教區。建築群高座為中學校舍,低座為小學校舍,需穿過小學才能到中學。
教區稱今日才會回應。聖伯多祿中學校長唐慶強昨說:「搬咗屋,舊屋梗係要停水停電,等新業主嚟先至開番。」
另一未能收回的校舍,佔地2,000平方米,於1967年以私人協約方式批予辦學團體營辦一間有24間課室的非牟利小學,為期75年,合約列明不再辦學會被收回。該校於2006年被殺校停辦,翌年申請辦直資小學不獲教育局批准,結果辦學團體由2008年12月開始,將校舍作臨時校舍提供予有需要學校,目前由一間國際學校使用。資料顯示,該校是灣仔愛群道前灣仔學校,由灣仔街坊福利會營辦,理事長為曾任灣仔區議會主席的建制派人物林貝聿嘉,她是該校校監,校舍現由德瑞國際學校暫用。
林貝聿嘉昨晚接受查詢時反問:「點解要還番畀政府呀?哈哈,我哋喺度辦緊學校,政府畀我哋係50年。」記者指該校2006年已結束,她想一想說:「但係我哋仲想做番,繼續做吖嘛。人哋嗰啲學校重建時,我哋就借住畀佢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