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跟建築兩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偏偏卻有人認為兩者基礎理念相同,從而更設計出一副又一副出色眼鏡。說的是來自丹麥的Mr. Henrik Lindberg,為眼鏡品牌的第二代傳人兼首席設計師,跟爸爸一樣本為建築師,後轉為眼鏡設計。他說:「建築和眼鏡設計其實很相像,不過建築的地點由土地變成人的臉,而我就是要在臉上設計和建築出能與人的輪廓融為一體的眼鏡。」在他眼中眼鏡儼如一件藝術品之餘,也講求精密的計算,雖然一副眼鏡只有鏡框鏡臂鼻托等部件,但極輕微的重量和支點變化,都有機會令眼鏡失衡,令配戴者不舒適,正如房屋只要有少許計算錯,也會有倒下的危機一樣,「對一隻手錶或鞋來說,5克或10克的差別對你來說沒大差別,但眼鏡需要很平穩地架在臉上,特別是當你遇上高濕度或高溫而流汗時,眼鏡便容易滑下,所以能把眼鏡做得越輕,可調校度越高便越好。」他邊說邊示範Lindberg眼鏡的可調校鏡臂和鼻托。而品牌最有名的亦是「輕」,早在1986年已推出只有3克的眼鏡,現時最輕的更只有1.9克,戴上了是真正的輕如無物。
除了輕,品牌當然還有其他特點,例如跟德國有名的ic! berlin和Mykita一樣,都愛用上無螺絲的設計,減重之餘亦更耐用。而品牌最新最貴的Unica Horn系列,則用上獨家的技術,把貴價鏡框的愛用物料之一的水牛角,以切成薄片再重組的方法,製成比一般水牛角眼鏡都要輕薄,卻同時保留其堅靱性的獨特鏡框。
創新技術配戴舒適,加上得過如日本G-MARK等多個世界設計大獎,令Lindberg除了是丹麥皇室御用品牌外,更被選入羅浮宮展出,亦有不少名人愛用,如碧咸、Bill Gates甚至香港的李超人李嘉誠等。不過Lindberg又是否零死角沒缺點呢?個人就覺得品牌出品的確非常舒適,但就稍嫌設計上較平實老派,較適合成熟或行政人員,若能再加上多一點潮流味道,或許能令品牌更年輕化更吸引一點。
查詢:溥儀1881 / 香港九龍尖沙咀廣東道2A號1881第2號屋
記者:韓繼聰
攝影:鄧鴻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