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早前夜斬般咸道4棵石牆樹,激起民意反彈,發展局修訂《樹木風險評估及管理安排指引》,增加對位於高風險地點的樹木作分流程序的規定,以及為在非緊急情況下移除古樹、石牆樹等作「敏感度分析」規定,供38個政府部門參考。不過,有關敏感度分析旨在加強向公眾、區議員及樹木管理專家小組等解釋斬樹理據,不影響各部門對斬樹與否的決定。有關修訂下周交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討論。
發展局發言人指出,本港有80萬棵樹位於交通或人流高的高風險地點,各部門依修訂後的指引為樹木分流,古樹、石牆樹及社會關注之樹木獲優先護理,做法類似醫療分流制度。
至於敏感度分析,即規定各部門須為非緊急情況下移除古樹、石牆樹等敏感樹木的計劃提供理據,旨在加強教育公眾,及與相關持份者溝通,局方稱目的在於令決策過程更為公開,在合理可行情況下回應公眾,包括溝通程度及合適時間。
部門仍可自行決定斬樹
不過,有關的敏感度分析並不會影響各部門對斬樹與否的決定,強調公眾期望與樹木實際出現的問題是兩回事,各部門有專家評估樹木是否需要移除,目的在於保護公眾安全。發展局又計劃於依《建築物管理條例》而制訂的《大廈管理及維修工作守則》中,加入與樹木有關章節,為私人物業管理樹木提供明確指引,包括對樹木進行風險評估、減低風險及作準確記錄等,旨在加強教育。
香港大學地理學系講座教授詹志勇認為,若不會影響斬樹與否的決定,「只係做程序交差,係『知會』唔係『諮詢』」。
■記者朱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