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
巴黎恐襲後的三天哀悼期結束,巴黎逐步恢復正常,市民上班上學,羅浮宮等景點亦重新開放;第11區巴塔克蘭音樂廳對開一段連日封鎖的馬路,昨日亦重開,公眾和傳媒可以較近距離觀看這座外表色彩仍然斑斕、裏面卻有約90人喪命的建築。
音樂廳的露台掛上一條新的橫額「La Liberté est un monument indestructible(自由是一座無堅不摧的紀念碑)」(圖),正好反映法國人面對攻擊時對於守護核心價值的堅定和韌力。自上周五的襲擊,法國人在各處的標語均有這一種拒絕受威嚇的精神,當中表表者的是共和廣場上的「même pas peur(未驚過)」,恐怖分子要我們害怕,我們就偏不怕;遇襲柬埔寨餐廳外有「Liberté un jour, liberté toujours(一日自由,永遠都自由)」,聲明自由是襲擊所不能奪去的;對面的酒吧就有「On ne changera pas notre facon de vivre(我們不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不少在襲擊中遇難的餐廳顧客都是坐在餐廳外的露天座位,有餐廳貼出「Je suis en terrasse(我坐在露天座位上)」的標語,巴黎人亦以行動證明他們的無懼,如常坐滿不少餐廳的露天座位。隨着死者的身份陸續確定,各遇襲場地的鮮花上亦擺上各死難者照片,令憑弔的人更添傷感;但以巴黎人對自由及生活的熱愛,相信他們終會走出陰霾,重拾這座城市的光輝。
■記者林偉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