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少女插畫師 理髮店忘年交

【專題籽】少女插畫師 理髮店忘年交

【專題籽:舖仔小店】
50年不變,你信?我信。雖然「上海華麗理髮公司」名不副實,毫不華麗,可是一段段髮外情卻堅過石堅。它位於彩虹邨,開業51年。十年人事幾番新,大你五倍,翻新最多的只是店面,理髮師還是那幾個,顧客人面依舊,只是白了鬚鬢,你我默契十足,怎剪怎剃怎吹不消多說。年紀只有理髮店一半的插畫師Flyingpig為寫生,借帶爸爸去幫襯過橋,不但畫成了畫,也意外地多了幾位忘年之交。

領展魔爪沒有伸向老化的彩虹邨,是邨內很多老店的福音,上海華麗理髮公司就一直撐到現在,它是現任掌舵人徐先生的爸爸於1964年開設。不論是一張張可躺平made in Japan的理髮椅、髮型師手起刀落的絕世刮鬚技術、俯身洗頭的畫面、嘈到坼天的古典風筒,皆令人有若回到半世紀前。
今次邀請我坐時光機的,是25歲插畫師Flyingpig(黃詠珊),她一向喜歡街景速寫,也辦過畫展,很想走進老店與店主傾談,尤其對上海理髮店有很多幻想。她笑謂:「看過港台一個節目介紹華麗理髮,很希望能進內畫畫,但又怕上海人好惡,於是趁今年父親節,騙爸爸帶他去理髮,實情就是打算認識老闆。」先幫襯,後混熟,高招。乘爸爸理髮刮鬚之際,她膽粗粗去問老闆,可否在內即席畫畫,豪爽的老闆一口答應,還歡迎她隨時到來,友善到難以形容,跟她想像距離十萬八千丈遠。「她畫畫不打擾我們做生意,能給她方便就好。」老闆徐先生以帶有上海話口音的普通話說。他臉渾圓,髮微禿,說甚麼都笑迷迷的,兩個字:福相。他不是理髮師,半途出家繼承父業,還靠一班老夥計力挺。服務最長的一位是保宗喜師傅,做了四十多年,很多客也跟着他幫襯了近四十年,他就是幫Flyingpig爸爸理髮的師傅。

Flyingpig(左)提到大老闆徐先生實在好人,她第二次來畫畫,他已給她私人電話,還說有事幫忙都可以致電給他,很窩心。

舊式理髮店少不了刮鬚服務,顧客都大讚舒服,來理髮總是要全套服務。

已經來過七八次的Flyingpig,每次都很投入的畫,一幅畫由畫線到上色一般要兩個多小時。

雖然畫慣速寫,但以往畫街景或自然景色,景物都不會郁動。畫小店時,人物經常走來走去,難度高很多。

髮廊分男女賓部,男賓部其實一直虧本,要靠比較「新派」的女賓部補貼。

與她最合得來的阿鄺,平日一副惡形惡相,其實心細如塵。

Flyingpig「動用」爸爸,想藉幫襯有商有量。其實只要不阻老闆做生意,老闆根本不介意,但他也大讚這招「很聰明」。

請吃午飯 堅拒「小姑娘」加餸

老闆徐先生叫Flyingpig「小姑娘」,「小姑娘」在老店本來突兀,漸漸地,來畫風景的她也成店舖一景,大家都慢慢接受了她的到來。造訪幾次,畫了兩畫相送,又為眾人畫頭像,感情就這樣建立起來。某次老闆說下次請她來一起吃午飯,她覺得不好意思,表示要買叉燒來加餸。老闆竟立時收起招牌笑容道:「不用,不需要,你斬料就沒意思了,我們有飯有菜,你買叉燒來幹嗎?」她從未看過他這樣勞氣,表面是教訓,實情是不想這小姑娘花錢,「人家來畫畫,要她買東西花錢不好,我們有飯就順便請她吃,很簡單嘛。她把畫畫好,印出來主動送給我們,也沒有收我們錢,她也有代價呀!」一貫長輩疼惜後輩的表現。
窩心午餐竟然是另一洋葱位,她發現一向負責眾人伙食的徐婆婆,也就是老闆的妹妹,竟然特地比平日多弄兩味,變成四餸一湯的美味午餐。「我畫她做菜,不斷嗅到香氣,好餓呀,想快點可以吃。」八角腩肉百葉等一道道上海風味菜讓她很驚喜。「味道真的非常好,其實我很疑惑為何他們會願意讓我這個陌生人進入他們的生活,容許我畫畫、拍照甚至一起吃飯。徐婆婆說看到我很勤力,日畫夜畫,她很疼我。」或許在他們眼中,這根本不算甚麼,是我們這一代太大驚小怪,把他們眼中小小的恩惠看大了。他們那個年代的守望相助、同舟共濟不光是成語,向來以行動表示。

別具上海風味的四餸一湯是徐婆婆特別為她弄的,她提出下次買糖水回敬,老闆徐先生都堅拒,連說三次:「不需要。」

Flyingpig替上海華麗理髮公司的老闆和師傅們畫頭像。

相隔數月還記得名字 與師傅投緣

她在這髮廊的頭號知音,是店內最不苟言笑的鄺師傅,他帶點江湖男兒的傲氣,跟這個來畫畫的女生投緣。Flyingpig:「或許我們都有股儍勁吧,所以特別談得來,他早前病到只剩半條人命,還是堅持要來上班。他是有點固執,但我知道他覺得自己做的事很有意義。」採訪當天,鄺師傅又病倒了,要在家休息,畢竟他已是80多歲的老人家了。提起鄺師傅對她的照顧,她哽咽地說:「記得我數月前第一次來這裏畫畫,第二次是相隔了數月後再回來,阿鄺不但沒忘記我,還能叫出我的名字,更感動的是他給我留起了一叠剪報,是外國風景照片,讓我畫畫用,還有些與藝術有關的剪報。」最後她流淚了,由陌生人變成年紀相差近60年的朋友,光想就覺得玄妙。「我沒想過透過寫生,建立的關係可以去到那麼遠。」理髮店一眾長輩知道她辭工兩個月了,都很擔心她是否「搵到食」。「其實我現在都會接商業繪畫工作,有給家用,足夠生活。我叫他們不用怕。他們笑稱:『我們不怕,是你父母怕。』」
老店一定有人情味,不是定律。老店可以是零,新店可以無限。「我同意。幸好我去的老店,大部份都待我很好,例如我坐在店外畫,自己有張小凳,他們總是會拿店內的椅子給我,說他們的較舒服。之前去布棚畫畫,我不知道原來那麼多蚊,我沒要求甚麼,但店主就主動在我周圍灑沙葛粉驅蚊。」一個地方有情,才能留住客人,當小店連非客人都照顧周到,這家店一定有長情客。記得有個英國男人連續42年找同一髮型師理髮,事件早前被瘋傳。老闆徐先生說:「我們這裏常有,不是新鮮事,從我們開張一直幫襯到他離開,這個很多。」我信。當天有些顧客也說自己幫襯了三十多年。要變的,18年都可變;要留的,半世紀都守得住。

這兩幅理髮店畫作已經裱好,掛在店舖玻璃門上。

上海華麗理髮公司
彩虹邨金碧樓33號地下

布販有情 政府無理

深水埗欽州街臨時小販市場,俗稱「棚仔」,內有大量布販,可惜棚仔即將被強拆。Flyingpig早前也到棚仔為六個布檔畫畫。生記李先生說做了幾十年,從沒在這影過一張相片留念,難得有人來畫,很高興。他更讓出凳子讓她坐着畫,又說要買東西請她吃。為起樓,到底我們還要犧牲甚麼?

Flyingpig網站: http://www.flyingpig.work

記者:葉青霞
攝影:劉永發
編輯:陳漢榮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