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R趁高套現,賣掉赤柱住宅──一間花園獨立屋,暫時搬咗去跑馬地,住在「服務式住宅」。呢日同佢飲茶,問佢有何長遠大計,買番一層市區豪宅吖,還是繼續租樓?餐廳R話未有認真考究住,慢慢諗都未遲。咁又係嘅,適逢美國加息呼聲高唱入雲,目前樓價似乎已止升回穩,勢頭向下,時間似乎在餐廳R一邊。餐廳R於1974年來港,銀行為佢租咗一間2800呎梅道全新大廈住宅俾佢住,一個王老五每月交租五千九百大元,嗰陣時銀行賺錢容易,出手豪爽到極,依家銀行啲expat,冇咁好環境咯;後來餐廳R決定留港不返回美國,離開銀行,立即醒目到買半山區,跟住換樓到山頂,然後搬去赤柱,正是食正個地產升浪,大市為佢帶來豐厚退休金,相比一啲留港而唔肯買樓到現在呻笨埋怨業主瘋狂加租嘅歐美人士,贏咗九條街。
喺茶樓又碰到地產代理高層T喎。同代理T講幾句,代理T話:「豪宅未必跌㗎,山頂啲獨立屋十分暢銷,似泰昌蛋撻,租金亦企硬啫。地利根德里3000呎租15萬,花園台3000呎租13萬5千,大把人睇樓,市場承接力唔會衰得去邊。」
轉述俾餐廳R,佢笑住講:「今時唔同往日,仲邊會住番15萬月租嘅樓吖,我地舊銀行都唔會肯俾美國expat住啦。」聽代理T講,外國賓架已經唔係主力客戶咯,新興租客係對沖基金、私募基金嘅高級交易員或常務董事(Managing Director),目前香港有好多形形色色嘅投資基金,又有新興企業老闆,中資民企高管等等,呢類人先至為租心頭好,不惜腰間錢,外籍賓架係打工仔啫,行埋一邊。目前香港似有1997以後第二度資產轉移現象,睇華人置業賣美國萬通大廈,會德豐賣紅磡One Harbour Gate就知。香港置地屬怡和集團,因歷史淵源,幾驚共產黨收回香港,1980年代中就遷冊,甘心將山頂地皮、電燈公司出售俾新鴻基及和黃,又將唔顯眼嘅夏慤大廈以四億零賣咗俾華人置業。回歸後中資企業買入大廈,從未間斷,今次廣州恒大以124億9千8百萬元買入前夏慤大廈,中國人壽(海外)以58.5億買紅磡寫字樓,顯示到英資轉華資,華資轉中資已經成為不可擋的潮流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