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一名陳姓男子(56歲),在一家紡織機器廠作職技術員。今年8月初,公司一批機器出口到非洲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陳男被派往當地助安裝調試機器,未料期間不慎將右手兩隻手指砸斷。當地醫院告知有可能會被截指,陳男抱着一線希望,趕緊乘飛機返回蘇州求醫,並幸運地在斷指約25小時並經過4個多小時手術後,接回了手指,且慢慢恢復了「生機」。
前天下午,陳男接受江蘇《揚子晚報》記者採訪。他說,在亞的斯亞貝巴當地時間8月31日下午1時30分左右,距離他結束工幹回國已經沒幾天,他在當地的紡織廠裏,協助當地人安裝機器。「那個機器大約六七噸左右,我組織工人安裝時,可能是因為語言不通,當我說OK的時候,一邊的工人先鬆了手,而另外一邊的工人沒鬆手,機器一下子發生了傾斜。」
陳男憶述,當時他下意識地就伸了一下右手,準備扶機器,結果反被壓了一下手。他看到戴了兩層手套的右手滲出了鮮血,才意識到自己受傷了,並感到鑽心的痛。他即脫掉手套,結果發現尾指和無名指已齊根被壓斷,只有一點皮和筋連着。紡織廠老闆和員工即送他到當地醫院救治,但醫護人員指,無法保證手術成功,被截指的可能性較大。
在當地生活了十幾年的紡織廠中國籍老闆,建議陳男即回國動手術較保險。懷着一絲希望,陳男買了當晚11時5分直飛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航班,該班機延遲了1小時起飛。經過約11小時的飛行,他在本港時間9月1日下午4時30分左右抵滬,登上公司早已安排好的車子趕往蘇大附屬瑞華醫院。院方在接收陳男後的半小時內,為他動手術,經過4個多小時後,最終將兩隻斷指接上。
陳男的主刀醫生熊勝指,當他得知陳男坐了十多個小時的飛機,從非洲國家埃塞俄比亞趕回來做手術時,還是相當吃驚。從受傷到推上手術台,已相隔了25個小時。一般來說,最佳的黃金接指手術時間,在斷指6至8個小時。時間越長,氣溫越高,斷指存活的成功率越低。而非洲氣溫非常高,傷後還在當地待了9個多小時。熊勝坦承,對於陳男的斷指是否能存活,他也沒把握,所幸手術後,其斷指慢慢能動,血管也通了。
上周四(12日),陳男再次回到醫院進行了手術,將當初釘入斷指內的鋼釘取出。再休息幾天,便可痊癒。對於斷指存活的原因,熊勝表示,除了手術成功外,可能和陳男體質好,加上他斷指後臨危不亂,處理很專業有關。原來,陳男也是半個專業醫學牛人。他父母都是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的醫生,他從小就生活在醫院大院內,不僅見慣了各種傷情,也有相當的處理知識。
熊勝表示,在斷指25小時後,接受手術還能存活的病例,比較少見。他表示,市民遇到類似的傷害,應就近送醫治療,骨頭不穩定的應進行外固定,如手指等出現斷裂,應注意低溫保存,盡可能在8小時之內趕到具備手術條件的醫院接受接合手術,接受手術的時間越早,成功的概率越高。
江蘇《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