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錘專區】
下星期日(22日)就是區議會選舉投票日。這是雨傘運動之後首次選舉,屆時便會知道運動究竟為香港的選舉文化帶來甚麼實質影響。以往歷屆選舉,區議會選舉投票人數均遠少於立法會選舉,《壹錘定音》主持李慧玲分析,如果上屆在立法會選舉曾經投票給泛民的人士,今次區選全部都出來投票,便可以改變區議會一片紅的現狀。
慧玲呼籲「一人拉一票」
慧玲呼籲市民今次不單「一人投一票」,更要「一人拉一票」,鼓勵更多人投票,用選票改變社會。
2011年區議會選舉有120萬人投票,人數比2012年立法會選舉少近64萬人。巧合的是,據《壹錘定音》統計,泛民主要政黨在2011年區選得票,亦比2012年的立會得票少60萬票。所謂泛民政黨,包括民主黨、公民黨、社民連、人民力量、民協、街工、職工盟、泛民區選聯盟。
慧玲說,不能百分百說區選沒有出來投票的64萬人,都是支持泛民的選民,但泛民主要政黨在區選比立法會選舉少了60萬票,卻是鐵一般事實。如果上屆在區選沒有投票的這64萬人,下個星期日都出來投票,效果將會大得不得了。
她承認《壹錘》上述統計有些不足之處,例如(一)部份區選議席自動當選,泛民支持者未能投票;(二)沒有計算親泛民的非政黨候選人;(三)有些在立法會投泛民的選民,在區選並沒有同樣投給泛民。不過,她認為這簡單的統計,足以看到泛民在區選的危機。
她續稱,由於建制一般被認為較泛民更有組織地動員,掌握鐵票較多,區選比立法會少了的60萬投票者,預期會是支持泛民多於建制。
另外,有些泛民的支持者會認為,區議會選舉不及立法會重要,所以沒有在區選投票。
不過,亦有部份選民向《壹錘》承認,投票立法會和投票區選考慮不同,前者較考慮政治立場,後者則着重街坊服務。
慧玲說,不要少看區議會,要珍惜現時香港僅有的民主選舉機會。「如果給你蛇齋餅糭,但卻縱容讓你和你家中小朋友飲鉛水的人,你是否可以接受這些候選人呢?候選人是否真正維護選民的利益?」
李慧玲
星期一至五黃昏
6時直播
《壹錘定音》收睇/收聽方法
1:手機App
《蘋果動新聞》手機App右上角有【壹錘定音】icon,一按即聽;按左上角icon,彈出【壹錘定音】選項,一按即睇。
2:網頁
http://www.hammerout.hk/
直播PHONE IN:2992 3333
WhatsApp 留言/報料:9132 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