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中國特色的反恐只會走向歧途 - 李平

蘋論︰
中國特色的反恐只會走向歧途 - 李平

巴黎遭遇連環恐怖襲擊後,中國官方並未失禮,政府間的慰問、上海東方明珠的三色燈都行禮如儀,但官方媒體、學者仍忍不住公開表達其竊喜甚至興奮,相信西方國家在反恐問題上有求於中國,因此一面期待1113事件像911事件那樣「恰恰給中國一個崛起的時機」,另一面則要求法國等西方國家放棄對中國反恐的雙重標準,支持中國特色的反恐。
2001年911事件發生前,時任美國總統小布殊把中美關係由戰略夥伴改為戰略競爭者,加上中美軍機在南海撞擊事件,中美關係陷入低谷。小布殊就任總統百日,不只未給中國領導人打過一次電話,還公開表示會協防台灣。直到911事件爆發,中美關係迅速解凍,小布殊一個月後即與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會面,兩個月後美國宣佈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中國得到大量好處,包括把部份疆獨組織納入國際恐怖組織名單。

官媒雙重標準看西方反恐

顯然,中國媒體和學者的竊喜是食過翻尋味。面對殘暴的伊斯蘭國,國際社會的確需要加強合作、需要中國的配合,而中國的反恐也需要西方國家的支持,更將在國際反恐合作中再度獲得巨大利益,但西方國家會否接受中國特色的反恐觀、放棄支持中國反恐時的所謂「雙重標準」呢?其實,正是中國自訂中國特色的恐怖分子、恐怖組織的標準,與國際社會形成雙重標準,豈能反而因此責怪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反恐另眼相看?
中國本身在反恐問題上的雙重標準,也反映在近兩日《環球時報》的社評〈歐洲反恐要避免意識形態的激烈〉、〈力挺法國不等於中國人沒有心結〉。前文呼籲西方國家「反恐要避免擴大化,防止帶上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這是此地無銀三百両的陳述,還是想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後文則指中國人對東方明珠打三色燈存在爭議,因為法國等西方國家多次對新疆的暴力恐怖襲擊採取曖昧態度,這不正是一種曖昧的態度、一種用三色燈用來交換的態度嗎?
其實,中國特色的反恐已經在歧途上越走越遠。從維族學者伊力哈木被控分裂國家罪、判處終身監禁,到甘肅蘭州新關清真寺阿訇馬軍一夜間從官方宣傳的統戰榜樣淪為傳播極端宗教思想的階下囚,再到安徽臨泉縣伊斯教協會因清理清真食品市場而被指控為黑社會,中國反恐的擴大化、意識形態化,由此激發宗教矛盾、民族矛盾,足以令國際社會引以為戒。
就在上月26日,臨泉縣伊斯教協會會長、城關清真寺管委會主任等21名穆斯林上庭受審,他們因帶頭清理當地的假冒清真食品,成為公安部掛牌督辦的黑社會案,結果在各界關注下雖被免去黑社會團夥之名,但分別被檢控敲詐勒索、尋釁滋事等罪名。安徽的伊斯教協會都會被打為黑社會,難怪新疆的一些宗教組織會被打為恐怖組織。

極端反宗教政策溢出新疆

而馬軍是全國青聯宗教委員會秘書長,近日還作為統戰標兵接受中央電視台、新華社訪問,但因被舉報在西北民族大學講課時傳播極端思想,就被新疆的公安跨省追捕,送往新疆阿克蘇囚禁。一個積極配合當局宗教統戰工作的阿訇,又有甚麼過激言論而要身陷囹圄?新疆公安並未公佈「罪證」,甚至採取拘捕行動時也未知會統戰部門和馬軍家人。
馬軍事件、臨泉事件都被視為中國當局極端反宗教政策溢出新疆的標誌,是煽動宗教敵對情緒的極端行為。如此中國特色的反恐、反宗教極端思想,豈會有助反恐鬥爭?此時此際,伊力哈木的主張顯得彌足珍貴:「在新疆面臨着民族矛盾激化危險、討論民族問題時觀點容易極端化的大環境下,用我們理性、健康的聲音與極端化的聲音爭奪觀念的市場,影響社會情緒向好的方向發展,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任務和使命之一。」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