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損手】
滬港通開車後成交一直冷淡,北上資金受股災影響而卻步,市場可是理解,但南下資金一直無法激活,亦可歸咎兩大原因:基金南下未見兌現及漢能薄膜(566)爆煲震撼內地投資者。
滬港通啟動後,市場憧憬內地資金將大舉南下買起更為價廉的港股。在3月27日,中證監宣佈日後內地股票基金可以經港股通買港股,不再需具備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資格,隨即引爆港股在4、5月期間大升,造就新一輪大時代。內地股票基金當時市值超過1.4萬億元人民幣,市場普遍認為,港股對講求價值投資的基金,應更具吸引力。
然而事與違願,4月至今,內地新成立的港股通基金寥寥無幾,預期中的萬億基金「解放」港股,卻不見蹤影。6月起,A股爆發股災,內地股票基金面臨贖回潮,基金界自身難保,更加難言轉戰港股。
除基金無影,被港股通炒起的漢能薄膜(566)令內地股民損失慘重,亦是港股通一大轉捩點。在5月20日,長期居於港股通買賣榜首的漢能薄膜在股價腰斬後突然停牌,並被證監會勒令停牌至今,震撼中港股壇。
A股極少出現因賬目問題的停牌事件,莊家炒作可肆無忌憚,漢能事件提醒內地股民中港股市監管環境不同,如將內地模式搬來香港或面臨不菲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