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搜查】地產商 X 李白 發展西環七臺

【街道搜查】地產商 X 李白 發展西環七臺

西環七臺是堅尼地城一個歷史悠久的住宅區和街 道群,東為李寶龍路、西為山市街,比起不少文青最愛的文化熱點,西環七臺其實亦不遑多讓、絕不輸蝕,文藝氣息相當濃郁。話說堅尼地城在填海前,房屋依山而建,而「臺」(Terrace)就是從山上的街巷之間伸展開來的平地,一般面積不大,上面建有住宅。

西環七臺大約於二十世紀初發展,分別為現存的太白臺、羲皇臺、青蓮臺、桃李臺、學士臺,而紫蘭臺和李寶龍臺隨着重建發展,已消失於地圖上了。這些名字典雅,甚有學士文人的氣質,原來全部都是出自地產商李寶龍手筆。
誰是李寶龍?他是十九世紀末著名華商李陞的長子,當時李陞將西環一大片土地交給他開發。據說李寶龍相當鍾情於詩仙李白的作品,故此七臺的命名均散發着儒雅色彩,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青蓮臺、太白臺、學士臺都源自李白字號,羲皇、桃李、紫蘭則跟其作品有關。後來李寶龍破產,這一帶的物業需轉售他人以還債,居民遂以「李寶龍路」留為紀念,印證這段有趣的歷史。
走到青蓮臺盡頭,可發現建於光緒10年(1884年)的魯班先師廟,是當年由過千位三行(木工、打石、泥水)同業合資興建。這座百年建築本身就是「工藝展示」,石柱間無接口、工字式鋪磚牆造得工整筆直,相當值得一看。往前再稍移腳步,原來青蓮臺古香古色的T字形舊街牌,正藏身於廟旁的廣悅堂公所上,這座建築在1949年落成 ,屬於三級歷史建築 ,負責管理魯班廟各項祭祀活動外,亦要安排聯歡宴,匯報廟宇狀況及籌募經費等,遊覽魯班先師廟時不要錯過。

青蓮臺

魯班先師廟雖然僻處一隅,但卻是香港唯一供奉木匠祖師魯班的廟宇,吸引不少三行師傅前來祭祀。

長春社的黃凱欣Hedy帶我們來到青蓮臺,走到盡頭,可發現青蓮臺的T字形舊街牌,正藏身於魯班先師廟旁邊的廣悅堂公所上。

羲皇臺至今已重建為屋苑,不再以街道姿態出現,圖中可見1982年西環羲皇臺的舊日餘韻。(互聯網圖片)

今天的學士臺同名屋苑。(互聯網圖片)

今天的羲皇臺同名屋苑。(互聯網圖片)

西環七臺之中,紫蘭臺和李寶龍臺已失去芳蹤,而學士臺亦被改建成為屋苑,昔日風貌只能於舊照重溫。(互聯網圖片)

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傳訊經理 黃凱欣

李陞是十九世紀末的華人富商,便是他將西環七臺地皮交予長子李寶龍開發。(互聯網圖片)

李寶龍後期破產,需轉售西環七臺物業還債,故附近居民便以李寶龍路紀念七臺開發的有趣歷史。

記者:陳淑霞
攝影:林栢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