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選擇少 基金棄港股通

投資選擇少 基金棄港股通

滬港通自開車後,資金南下熱情一直較北上遜色,累積至今餘額1,582億元,相對2,500億元額度,意味只使用37%,每日平均買額18.2億元,日均沽額13.85億元,活躍股份較北上資金更多元化,上海電氣(2727)、海通(6837)及國美(493)等買賣額均大。
但值得留意是,相對滬股通近日接連走資,港股通至今一年只有18個交易日錄得走資,意味92%的交易日均為吸資,反淡縱冷但資金流穩定。

內地投資者對港股抗拒大部份由技術限制角度出發。 資料圖片

寧繞道南下買股

無論基金抑或散戶,內地投資者對港股抗拒大部份由技術限制角度出發,包括股票數目限制、滙兌成本及參與門檻等,有興趣基金亦寧願繞道南下,各施各法尋找比港股通更佳渠道投資港股。內地炒家、摩銀投資管理董事長李偉斌投資港股多年,一直透過香港證券行進行,並透過從事中港貿易的朋友將資金調撥至香港。龍騰資產管理董事長吳險峰亦指,其使用券商收益互換方式投資港股(即跨境孖展),可買任何類型股票及融資,較港股通的投資種類限制多多更為優勝。
李偉斌認為,港股通有三大弊端使他卻步,「港股通除收取正常佣金,外管局每單都會收取外滙兌換費用,自己一次過兌港元便宜得多」,另外內地券商不能為港股通提供港股融資;加上投資範圍太狹窄,未有內地投資者喜愛的港A股,「全部都係大笨象,炒鬼咩。」
至於管理資產值達80億元人民幣的私募基金、廣東新價值投資董事長羅偉廣表示,港股成交量遠不夠內地A股,旗下基金未有持港股倉,更遑論使用港股通。他不排除在客戶對港股需求增加時南下,事實上他去年底曾想直接申請「9號牌」、並設立離岸資產管理公司買賣港股,但計劃因股災而煞停。
從散戶短炒看,記者上周三來到深圳問及5位散戶均無港股通戶口,散戶江先生指,「A股是短線炒作,我們散戶已經習慣了,港股是價值投資,買港股恐怕不適應。」另一位林先生表示,港股可即日買賣吸引,但因戶口有50萬資金要求而卻步。散戶胡先生一聽到記者問起港股通就搖頭,「A股都玩不好,還去買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