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每年動畫產量上千套,經典之作如《長腿叔叔》、《美少女戰士》、《小丸子》、《多啦A夢》……每個年代都總會有幾套日本動畫卡通片,陪伴着那個年代的小朋友成長。時而勢易,美國、日本以至很多地方的動畫,現時也加入很多3D元素,很多工序也電腦化,但曾執導經典卡通《義犬報恩》動畫、已屆花甲之年的大師黑田昌郎,直言討厭電腦化的時代,「用手畫,360度都是靠想像出來,但3D只是用電腦計算出來」。
記者:容文穎
最近來港出席展覽的黑田昌郎,現年79歲,雖已雙鬢班白,但仍保留着一絲童真,擁着《義犬報恩》中的狗角色公仔,不期然流露出天真笑容。談起入行因由,依然記憶猶新。黑田說,小時候對電影很着迷,一年可以看四百套,對音樂電影尤其着迷,最喜歡的,亦是促使他投身動畫業的,就是迪士尼1940年的音樂動畫電影《幻想曲》,「卡通片可以將很多不可能的事物實現出來,由無到有。與電影製作不同,電影有背景,有演員,但動畫是由一張白紙開始,一筆一線慢慢畫出,我很喜歡這個工作模式。」
黑田1956年加入東映動畫,同期有高畑勳等大師,「這份工很辛苦,每日都很辛苦,完全沒有時間休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多艱辛也不願放棄,就是黑田昌郎投身動畫60年,也從沒想過轉行的原因,「沒靈感時逼自己去想,直至畫面製作出來,這個過程雖然很痛苦,但很開心,是我很投入的一個過程。」
唯一令黑田感到失意的一次,卻非來自創作上的阻滯,「在東映工作時,忽然調任管理層,我很不開心,根本無機會創作,違背了自己意願」,最終他選擇離開,1975年過檔至日本動畫株式會社,首部作品就是經典動畫《義犬報恩》,「通常卡通片一星期前要交貨,但做《義犬報恩》時,往往一日前才交貨,星期六交貨星期日播,每周都很辛苦,因為想做好些,《義犬報恩》是一個很著名的作品,要花很多精力。」最終出來成果佳,時至今日仍屬經典。
電腦化的時代,教黑田這類年長一輩吃不消,甚至乎是討厭。從前手畫時代,一段30分鐘的動畫,要畫約九千張畫,但現時只需畫三千張,相差三倍,時間省了,但他指在動畫製作人的角度來看,效果卻差了,「動畫最精警地方是逐步創作,用手畫,360度都是靠想像出來,要下心思構思,是最自然。」他認為3D只是用電腦計算出來,故直言對3D動畫興趣不大,年初上映的《多啦A夢》3D動畫他也沒有觀看。
另外,近年日本動畫多由漫畫改篇,黑田坦言也不喜歡,「有漫畫基礎,作為製作人不能再想新畫面,一定要跟着畫,但如《義犬報恩》是由書變成動畫,有很多想像空間發揮。」
黑田現時主力在大學教授動畫製作,直言年紀所限,已無能力再製作動畫,「當你畫每一條線,心和手不能融合,就是時候退下火線,宮崎駿退休可能都可能是因有這種感覺。」
黑田今次來港,是為了參與愉景新城與今年成立40週年的日本動畫株式會社合作舉辦展覽,該展覽展出40部七十年代至千禧年代的卡通片產品及經典場景,讓大家重溫童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