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政府雖然多番警告境內遇上恐襲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但以伊斯蘭國(IS)混合阿蓋德式的襲擊策略,在巴黎心臟地帶多個地點同時施襲、發動自殺式炸彈襲擊和屠殺大量市民,都是法國以至歐美始料不及的。
今次襲擊的手法令人聯想起2008年的印度孟買恐襲案,當時10名持槍恐怖分子,在多處發動襲擊後到酒店脅持人質,最終造成約170人死亡。雖然法國專家曾對此進行仔細研究,但他們同意在恐襲中永遠會有「驚喜」發生。
製造大量死傷掀恐慌
美國反恐官員就向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透露,巴黎恐襲所採用的施襲手法,結合了多個恐怖組織慣常使用的策略。IS過往較多發動規模較小但具有戰術部署的襲擊,一般會在伊拉克和敍利亞境內以至其他中東地區進行小型襲擊,又俘虜西方國家人質勒索贖金,並以殘暴方式處決人質,藉機博取曝光率。
但今次巴黎恐襲則見阿蓋德一貫以製造大規模死傷博取最大曝光機會的策略,融入於IS的施襲手法中。其實今年初血洗《查理周報》的恐襲案中已見這混合手法雛形,據報涉案的槍手就分別隸屬阿蓋德和IS。當時槍擊案極具戰術部署,迅速殺死編採職員後獲全球媒體大肆報道,只是未能釀成重大死傷。而上月底在埃及西奈半島墜毀的俄國客機,如最終證實由IS擊落,將是另一例子證明IS正採取阿蓋德施襲策略,謀求發動類似911襲擊般製造大規模死傷和恐慌。
法國情報部門DGSE的反恐部前僱員特羅蒂尼翁(Yves Trotignon)認為,訓練有素的施襲者一心求死,加上對施襲目標進行過研究,足以造成嚴重破壞,而多處同時遇襲更是政府一大噩夢。
法新社/美國有線新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