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熾培說開罐裝汽水前,一定要抹一抹拉環附近的位置:「那罐汽水放過這麼多不同的貨倉,會否有老鼠撒過尿?」他退休前就在政府負責蟲鼠管理和預防傳染病等工作,額外小心。
前陣子英國出現抗藥的巨鼠,原來香港的老鼠也可以大過貓!廖熾培說香港最常見有三種老鼠:溝鼠,又稱挪威鼠,身長35cm到45cm,通常在地面或地底爬,最厲害是可以在水裏閉氣三十秒。「曾經有西貢居民打來,說在馬桶看到老鼠尾,馬上關上馬桶蓋,打電話求助。」廖熾培被派去看,原來溝鼠居然從化糞池經過那些彎曲的管道,打算由馬桶爬出來:「有一個外國人,真的在如廁時發現有老鼠出現在馬桶,嚇到幾乎心臟病!」
外國有研究指出,一隻吃飽的老鼠在海裏最理想的環境:25℃風平浪靜,竟然可以連續游四日!
而比溝鼠更厲害的,是家鼠,政府蟲鼠組又稱為「天鼠」,也是身長37cm到45cm,但可以爬得好高,甚至可以沿着電線爬上幾層樓高,愛待在假天花。輪船來到香港泊岸,那條繩纜會裝一個漏斗,就是防止老鼠從這條繩纜爬上船。家鼠醒目,難以捕捉,一胎大約六隻,溝鼠死亡機會大,一胎會有八至十隻。
香港還有一種小家鼠,只有18cm長,身體可以像人的手指頭大,走得很快。「試過有人新居入伙,馬上就有老鼠,我去看,原來老鼠藏在沙發包裝裏,一併送入屋。」廖熾培說。
老鼠繁殖力驚人,一對老鼠,子子孫孫一年可以變出八百對老鼠。香港每年四五月天氣潮濕,相對會繁殖更多老鼠,而如果遇上大旱之後突然下大雨,草地植被突然長高,老鼠也會趁勢大量繁殖。
香港1894年爆發鼠疫,起因是那年清明人們回鄉掃墓,把鼠疫帶回港。政府自此在電燈柱掛老鼠箱收集老鼠,廖熾培的工作就包括化驗老鼠。「香港城市頗髒的,老鼠本身是『病君』,好多肝病,肝部一粒粒白點,一般老鼠平均壽命約有三年,香港老鼠只有十五個月命。」他還要數老鼠身上的跳蝨,因為跳蝨含有多種傳染病,如果一百隻老鼠,得到超過一百粒跳蝨,那就是警號:「香港通常一百隻老鼠會有幾十隻跳蝨,但在印度就有機會超過一百隻蝨,傳染病的風險很高。」
關於鼠藥,廖熾培說香港政府相當小心。「曾經在蘇屋邨,同事在斜坡的小洞放毒米毒老鼠,竟然有婆婆把一個個洞裏的米挖出來煮飯!好在政府用的是抗血凝毒,類似薄血藥,婆婆最後救回來。自此政府用的鼠藥藥性再輕一半,並且會在米粒上染上藍色和粉紅色,避免市民拿來吃。」廖熾培說市民去內地買的鼠藥,其實是禁止入口的,那些「毒鼠強」、「七步跌」、「含笑半步釘」……隨時連人也毒死,非常危險。
廖熾培相信用老鼠籠、老鼠夾一樣有效,但用的鼠餌卻不是人們想像的魷魚、油炸鬼、燒鴨。「那些都是人們想像的香口食物,老鼠其實更喜歡吃蘋果,果香不但更吸引,而且老鼠愛吃種子,用蘋果芯做餌,效果更好。」他說若有一個籠子放芝士,另一個放蘋果,老鼠會先吃蘋果的。還有,老鼠的記憶只有兩個星期,捕鼠器捉完老鼠馬上收起,兩星期後再放,老鼠又會上當。
Profile:
資深記者,著作包括《剩食》、《有米》、《死在香港》等,相信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
編輯:李寶筠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