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度:1.5★
浮世繪地位超然,它回顧一個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江戶時代,The good old days,戀殖港人最明瞭這種浪漫的追悔無從。西化的日本人飲過經濟泡沫,骨子裏其實很「江戶」,對民間浮世繪畫師無比尊崇,尤其是「畫狂」葛飾北齋,他的庶民百態、怪談妖魔到色慾春畫都深深影響後世,莫奈、梵高都臨摹過他作品,但江戶時期他地位雖高也只是「紙屑繪師」。
動畫《百日紅》以已故江戶文化研究者兼漫畫家杉浦日向子的同名漫畫為藍本,淡然回甘越嗒越有味。其實寫北齋的故事已夠精采,但導演原惠一卻大膽以兩段「父女情」作主線,尤其精妙地選其三女阿榮(葛飾應為)為主角,折射出精采的市井人情,反而令北齋的大師本相更立體。
23歲的阿榮濃眉粗獷,談不上美,繼承了父親的創作基因和怪脾性,阿榮的春畫已畫得出神入化,又無奈輸給她極看不起的好色賤男溪齋英泉,氣得剛烈的她欲找人破處子之身增加經驗,才女難以打出一片天,只能作父親的槍手,是舊時男尊女卑的最佳寫照。
北齋60歲才大器晚成,似齊白石,留下三萬多張作品,《浮繪化物屋舖百物語》諷刺夕陽幕府政治成為經典,「八爪魚與女人」今時今日也是性象徵圖騰。戲中一幕,阿榮繪製集合妖魔鬼怪的地獄圖,卻造成主公夫人疑神疑鬼失眠患病,最後要靠父親在畫中加上佛祖像鎮妖,化解危機。活到90歲的北齋臨終感言是:「我多麼希望自己還能再活多五年學習成為真正的畫家。」側寫了他的神級之處,在於謙遜與諄諄不倦,正好與阿榮的「我們父女倆兩支筆兩雙筷,到哪裏打滾都有得吃。」的豪言壯語相輝映。
畫壇大師的血肉人情
另一段父女情,講北齋面對雙目失明的幼女阿猶的閃縮,這種有別於他的豁達瀟灑,淒美地刻畫出大師有血有肉的另一面相。電影就如工筆畫秘技,在墨中加點白色才能把黑色逼出來,兩位女兒就如那一點白,把北齋畫得透明清澈。
電影畫功比漫畫要好上百倍,以動畫來演繹北齋的故事亦是非常精明,因為只有畫才更能令觀眾穿插浮世繪的虛幻、荒誕與艷情之中,飛龍在天的氣勢當今特技絕對不難營造,但少了趣味盎然的畫感。
《百日紅》名字起得好,至少比英文“Miss Hokusai”多了雙重玩味,它既能滲透被稱為「百日紅」的紫薇花在古詩中的禪意,「花無百日紅」又正正暗喻江戶的美好曾經。主角背倚着橋看風景,觀眾透過那橋窺看活力充沛的江戶曾經,淡然得像飄下的百日紅花瓣,花事無痕。似水流年,只有細膩的浮世繪幅幅永留傳。
《百日紅》(Miss Hokusai)
原作:杉浦日向子
導演:原惠一
角色設計、總作畫指導:板津匡覽
11月19日上映
評分:79分
鄭天儀
字戀狂、電影控,尊崇文藝,又無法抗拒重口味。
編輯:李寶筠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