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遷 - 曾志豪

孟母三遷 - 曾志豪

考評局每年都要拿考生的成績「鞭屍」,中文如何白字錯漏,英文如何文句不通,但就是不敢批評Treegun的「子烏虛有」。大細超。
今年更加批評考生曲解題目,竟說「孟母三遷」是怪獸家長的行為。
時代不同,對成語的解讀,自然也會有不同看法。
古時候覺得孟母三遷是偉大行為,來到現代,如果站在孟子的角度,會否覺得孟母太霸道?
今天的孩子看見太多怪獸家長,所以看到孟母三遷的故事,才會有感而發,這叫「與時並進」。
廿四孝故事,今天讀來,毛骨悚然,例如「郭巨埋兒」。
一個人為了盡孝,竟然可以忍心埋掉自己的親生兒子,「少個人少雙筷」,節省口糧,好讓母親食得飽!這竟然叫做「孝」。
今人讀此故事,如果仍要盲目稱讚這是孝義行為,未免迂腐。如果考生說「郭巨埋兒」反映「無錢唔好學人生仔」,你能說考生講錯嗎?
再說,對傳統歷史進行「解釋創造」,正是中國人的拿手好戲。毛澤東可謂此道大行家,他可以尊孔,認為孔子是「同情人民解放的」,但又可以忽然批孔,「孔子頑固地維護奴隸制的思想家」。為了批林批孔,甚至說出「克己復禮,妄圖復辟資本主義」、「宣揚德、仁義、忠恕,攻擊無產階級專政」、「販賣中庸之道,反對馬克思主義的鬥爭哲學」。
相比之下,說「孟母三遷」是怪獸家長,簡直小菜一碟。
還有,考評局說考生在口試討論時,明明說「我同意你的觀點」,但之後的內容卻完全和人家相反。
這很出奇嗎?我們的領導人次次都說「我明白市民的要求」,但之後實行的政策,卻完全和人民意願相反。
考評局,不如你也批評那些高官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