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體適能權威組織美國運動醫學會刊出的《2016年健體趨勢世界性調查》,今年連同筆者在內,共有13個國家的2,833位學會會員及運動專家提供意見完成。佔據首10位的健體趨勢分別順序為:可攜帶式科技、身體負重訓練、高強度間歇式訓練、力量訓練、體適能專業人士培訓、私人教練訓練、功能性訓練、長者健體訓練、運動減重及瑜伽。
當中的首5位大部份筆者也曾於不同專欄中介紹過,惟獨是今年攀升至第一位的可攜帶式科技裝置則較少提及,近兩年這個新的健體趨勢實在獲得不少運動人士的認同,這些裝置如體能跟蹤儀、智能手錶、心跳率監測器、全球定位追蹤儀等,為不少人帶來豐富的運動訊息,如跑動距離、位置、心跳率及運動程式計算等。有研究預計,這類科技能為明年的市場帶來60億美元的銷售金額,排名首位實在名不虛傳。
一般來說,這類科技裝置大多獲得跑友及鐵人的心儀,但現代的健身,也會利用這些儀器配合運動,以測量運動強度是否足夠,如X-fit、動感室內單車、高強度間歇式訓練等,也需要監察練習者的運動心跳範圍,以達運動目標。由於運動心跳率確實和運動目標有着很大的關連,故相信這科技並非出於一時的潮流,而是將會長遠影響健體界的新趨勢。當然「型」也是筆者的重要考慮,所以近日亦添購了一隻有GPS功能的心率跑錶,目的當然是希望跑步練習時掌握到更多的參考資訊,令成績更好,其次當然是配合整套跑友裝備,令運動心情更好。
撰文:聖雅各福群會永嘉諾健體中心經理陳國雄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隔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