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健籽】聞一聞 好醒神 「死亡」原來有陣味

【科健籽】聞一聞 好醒神 「死亡」原來有陣味

【科健籽:趣味科普】
古語有云,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換言之君子會朝夕戒懼,時時覺得有危險,刻刻有如臨大敵的心情。倘若這就是君子,那麼人人都具備做君子的潛質。你說何出此言?近日科學家發現,當我們嗅到死亡「氣息」時,下意識就會響起警號,比平時特別醒目。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是我們生理上的「應激反應」(stress),也是最自然不過的事。這種本能在動物界更加普遍,因此真正說得上夕惕若厲的,或許是你家中那經常嗅到死老鼠味的愛貓。

屍體產生腐胺 令人提高警惕

科學家早就知道,動物死時細胞分解,會產生一種稱作腐胺(putrescine)的化合物,人們原來嗅到這種化合物時,下意識會提高警惕。英國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Arnaud Wisman和美國阿肯色科技大學心理學教授Ilan Shrira今年8月同共發表了調查指出,嗅過腐胺的人警戒性會較沒嗅過的人強。實驗中,科學家首先在不同密室裏分別放入水、阿摩尼亞和腐胺,並要求在不同密室的參加者玩類似「扑儍瓜」的電腦遊戲,在電腦屏幕上,紅圈一個接一個出現,而實驗要求各房的參加者在紅圈出現時,用手按在其出現的位置,最後發現嗅過腐胺的參加者,表現比其餘的更眼明手快,成績更好。
接着的實驗中,他們再拿水、阿摩尼亞和腐胺給參與實驗的人嗅,嗅的人不知道自己嗅了甚麼,不過當嗅過腐胺的人轉身離去時,步伐不期然地快起來,走80米路時,比其他參加者平均快3秒,科學家解釋由於他們提高了警惕,本能地知道有威脅和危險,所以不知不覺間動作敏捷起來。
Shrira 和Wisman兩位教授猜測腐胺發出的化學訊息(chemosignal),能令人提高警覺,進而刺激人們作出經典的「打或逃跑」反應(fight or flight response),一般情況下,他們相信人若非被迫困獸鬥都會逃跑。

引發反抗行為 對異見者敵意更大

接下來的實驗,他們正要測試參加者在窘迫不能跑的情況下,會作出甚麼反應。他們先讓參加者讀一篇由留學英國的中東學生所寫的文章,文中這位學生批評西方人的價值觀,接下來以問卷問參加者「喜歡這位作者嗎」、「會跟這位學生做朋友嗎」、「將來會讓他教導自己的孩子嗎」,甚至「願意宣揚他的理念嗎」等問題,最後發現嗅過腐胺化合物的參加者,對文章作者產生了敵意,增加了對這名學生的排他性,完全當作非我族類的觀點看待,錄得的敵視指數也高出其他的對照組,切合了應激反應包含的反抗行為。這批參加者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該實驗中嗅過阿摩尼亞或是腐胺的化合物,因此行為是意識外的反應,而厭惡腐胺的氣味本身亦不可能導致排擠別人的行為。
腐胺跟人體汗水中散發出來的訊息素(pheromones),同樣能刺激人的生理反應,你問是否有異曲同工之妙? 眾所周知,訊息素有刺激情慾的作用,儘管兩者都能引起人體的特殊反應,兩位教授認為,腐胺的傳播模式依然有異於訊息素,所引起的反應亦有所不同。回說這個腐胺化合物,據悉在人的口氣中都會有,所以即使你從某人身上嗅到這種化合物,也不代表他是一個死人,僅僅證明他口臭而已。

腐胺能令人提高警覺,本能地逃跑。互聯網

參考資料:Wisman, A and Ilan Shrira. (2015) "The smell of death: evidence that putrescine elicits threat management mechanisms."Front Psychol.;6:1274.

記者:陳以恒
編輯:李寶筠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