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面臨通縮危機

內地面臨通縮危機

【本報訊】內地經濟持續轉差,統計局昨公佈,10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升幅只有1.3%,低於市場預測的1.5%;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跌5.9%,跌幅高過市場預期的5.8%,並已連續44個月下降。有分析師指出,10月份CPI升幅低過預期,PPI跌幅高過預期,顯示內地正面臨通縮危機,內需相當疲弱,中央有需要再推出刺激經濟政策。

CPI放緩 PPI續跌

國家統計局指,10月CPI較9月下降0.3個百分點,主要是因食品價格比上月下跌1%。食品中,蛋和豬肉供應充足,價格按月跌6.9%和1.9%。另外,由於10月份全國氣溫較高,有利鮮菜鮮果生產,供應增加,鮮菜和鮮果價格比9月分別跌5.6%和0.5%。消費品價格則按年上升1%,服務價格上漲1.9%。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軍表示,無論是CPI還是PPI,數據都顯示中國正面臨全面通縮的風險,而早前公佈的10月貿易數據亦不佳,進口大幅下降,表明內需疲弱,經濟形勢嚴峻。中國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研究室主任牛犁則指,最新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美國可能加息,中央需保持穩健貨幣政策基調,下調存款準備金機會將大過減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