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話兒:蘇麗珊游學修吳肇軒飛出課室框框

有話兒:蘇麗珊游學修吳肇軒
飛出課室框框

如果黃修平導演的《狂舞派》,是對夢想不離不棄的追逐,他的新作《哪一天我們會飛》可看作《狂》片的前傳,看到夢想是如何孕育成長。《哪》片中三位年輕演員蘇麗珊、吳肇軒及游學修青澀真摰的演出,令人發現青春是可以如此揮霍。讓人懷緬中學時期,各人都想有一部時光機,解決當時最大的遺憾。
撰文:譚倩宜

楊千嬅與林海峰演成年後幾經辛苦,才找回讀書時的夢想。劇照

三位主角同樣對香港教育制度抱有懷疑。

電影《哪一天我們會飛》戲中三位90後演員蘇麗珊、游學修及吳肇軒,為現正上映的電影接受本報訪問,電影觸及不少香港教育問題,追逐夢想與學生追求分數升學之間的矛盾,剛畢業的他們應該感受最深。
中學時就讀band1學校的蘇麗珊,對香港教學制度向來只着重分數一事認同不已,她指身邊的同學都是為讀書而讀書,完全沒有生活:「佢哋只會努力上堂,完全唔參加課外活動,明白升學係要靠讀書,但係咪仲可以有其他事物追隨呢?如果唔係將來有啲事可能冇機會再做。」游學修亦指曾因分數問題,而被老師要求退出其喜愛的足球隊轉到泳隊,但他說:「我游水根本拎唔到獎,佢只係拎我嚟攞參與分,當時個老師仲同我講,如果我退出泳隊,將來唔夠分升原校唔好求佢,結果佢真係收咗兩個比我低分嘅,令我冇得讀番原校。」
面對香港教育制度的弊病,蘇麗珊跟吳肇軒坦言也曾希望到外地留學,蘇麗珊說:「人哋求學唔係求分數,我去過美國讀戲劇,最深體會係,佢哋好着重同你溝通,會睇吓你係咪真係明,我諗番喺香港讀書嗰陣,其實有好多都唔明,只係為拎分而背書。」
在旁的吳肇軒則指香港的教權比外國重,才令學生地位下降:「我覺得大學入面始終係個學術討論嘅地方,有時教權唔應該擺得太重,咁學生地位亦會提升番,呢方面外國比香港行得前,好多人都話外國讀書free啲,自己冇去過外國留學,所以都好想證實一吓係咪咁。」
曾到意大利修讀電影的游學修,亦指外國的教學模式比香港好,但他覺得自己是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仔,所以仍希望在自己的家發展及學習,他說:「如果佢制度有問題,你可以喺呢個框架內靈活變通,又或者你有能力嘅,就去改變呢個制度。」

蘇麗珊與吳肇軒同樣認為,讀書以外的生活同樣重要。劇照

想與同學拍拖

每人一生中總有一兩件遺憾事,問到三人求學時期的遺憾?蘇麗珊笑說:「我冇同同學拍過拖。我覺得呢種感覺好sweet,又可以一齊返學,放學又可以睇佢打籃球,一齊溫書,不過可能我中學時太男仔頭所以冇人追。」吳肇軒則笑指自己最遺憾的是追不到同年的女同學,令他要跟師妹拍拖:「當時自己有打排球,每次打完排球之後,就會收到一啲師妹喺內聯網send嚟嘅情信。」
游學修則表示仍記得當年曾於課堂上,被老師不禮貌對待,他說:「最遺憾係當年老師掉我粉筆,我冇出手還擊,如果我有時光機,我第一時間係返去當時,打番個老師一拳,因為我覺得自己冇做錯,係合理自衞。」
場地:E-Max
服裝:point studio(蘇麗珊)
化妝:Yvonne Yeung

夢想救地球

電影《哪一天我們會飛》內不時提及夢想,蘇麗珊表示看過很多環境污染的新聞,夢想拯救地球。為實現夢想,她大學時修讀環保科技,之後才發現夢想說易行難:「政府想做家居垃圾收費好耐,但到現階段仍然係諮詢,好多事可以做得更好。」游學修直言人只得一生幾十年時間,故其夢想是希望過着不平凡的生活:「演員呢個行業對實現我個夢想係好好,可以體驗到唔同嘅生活。」吳肇軒則指自己並沒設定明確夢想,只是希望可以自由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
至於提到蘇麗珊早前憑《哪》片入圍台灣金馬獎新演員,她坦言對奪獎並無信心:「我有睇其他對手嘅作品,我非常欣賞佢哋,自己入圍已經非常驚訝,因為真係冇諗過,𠵱家腦入面諗嘅事就係希望行紅地毯時唔好仆親。」

蘇麗珊夢想想保護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