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健籽】港中大戰 橋底睇波

【科健籽】港中大戰 橋底睇波

【科健籽:好動之城】
香港勁揪!港足再次在世界盃外圍賽與中國國家隊交鋒。這場世紀大戰下周二於旺角大球場上演,撲飛失敗,唔想喺屋企「毒」自看,不如上街睇波吧。不同地區街坊代表搞戶外放映會,善用公共空間撐自己人,氣氛分分鐘拍得上現場。都想買件港足tee撐港隊,搶唔到衫都唔緊要,趁開波前睇睇忠實粉絲晒波衫珍藏,止到癮喇。

港隊作客不丹之戰,完場前最後一分鐘陳肇麒頭槌頂入關鍵一球,擊敗不丹,全取三分,助港隊續排小組第二位,為港中大戰打下強心針,過百球迷齊聲叫好,高呼:「We are Hong Kong。」這裏不是不丹球場,只是西環石塘咀山道行車天橋底。

雷日楠在西環山道舉辦睇波放映會,場面熱鬧。
圖片由「蔓珠媒體」提供

一票難求 讓港足佔領西環

把歡呼聲帶到街頭的是九十後雷日楠(阿楠),事緣他7月買不到香港對卡塔爾的賽事門票,忽發奇想於fb群組「西環變幻時」貼文:「假如九月八號喺西環播波,大家點睇?」幻想兩個月前於西環堅尼地城山市街斜路成真。「西環是早期規劃的社區,較少休憩用地,惟有在街上的公共空間辦活動。」阿楠身為西環人,覺得有責任為街坊做點事,第二次透過國際足協YouTube頻道轉播10月13日港隊對不丹賽事,地點改於山道行車天橋底,勝在有瓦遮頭,觀賽球迷不但有西環街坊,十八區市民也慕名而至。11月17日的港中大戰,免費電視會直播,但他仍打算放映這場世紀之戰,直至截稿日為止,已有400多人在面書活動專頁按了出席,屆時勢必更群情洶湧。
對於港足,阿楠謙稱只算門外漢,「我想足球文化普及,可以是社區一部份。」阿楠用公餘時間籌備放映會,仍覺值得。貿然令街頭變成「戲院」,沒想像中簡單,既要花時間籌備,借用器材也是難題,尤其發電機,絕非尋常百姓家擁有。幸好他於藝術機構工作,靠打人情牌可以全數借用。不過10月13日在西環那晚,雖然預先測試好器材,奈何開波前發電機突然故障,阿楠和工作人員費勁地重複拉發電機的繩子也沒反應,球賽已開始,觀眾沒鼓譟起哄,反而安靜地開啟手機觀看,值得一讚。開場近二十分鐘後,螢幕終於有畫面,阿楠總算鬆一口氣,感激街坊的忍讓支持。他事後檢討:「下次應該早半小時拉動發電機,檢查好器材。」為更多人可更舒適地觀賞港中大戰,他和工作人員正製作一個較大螢幕,不論前後排觀眾都看得舒服。

公共空間觀戰 遍地開花

有了西環成功例子,其他港九新界代表街坊爭相仿效,包括社區群組「美孚家.政」召集人潘君彥(Kenny),被西環的放映會啟發,誓要在港中大戰「搞啲嘢」,在很多美孚人回家必經之路──萬事達廣場行車天橋底對出空地舉行放映會,「美孚公共空間不算多,這裏較暗,方便投影,街坊經過可隨時加入。」

睇波靠爬樹? 攀樹師:好危險

一票難求,球迷於售票網狂按F5鍵買票不果,有高登仔受了刺激,出了一篇FF文(終極幻想文)──〈1117旺角大球場爬樹技巧攻略文〉,介紹攀樹不同方法及所需裝備等。奉勸大家,凡事注意安全,攀樹師邱盛昌表示,「即使不用任何工具成功攀樹,看比賽最少要企90分鐘,十分消耗體力,爬下來好易腳軟跣親。」即使是註冊攀樹師,有繩索、安全帶、鎖扣等基本工具,都不能胡亂爬樹,皆因每棵樹都有不同政府部門管理。邱盛昌說,如果市民擅自攀爬,相關部門保留追究權利,發生意外保險未必有得賠。如果攀爬的樹木屬遊樂場地內或圍繞遊樂場地,可能違反《遊樂場地規例》,攀樹師要在樹上修剪樹木,也要得到批文才可。

10月13日港隊對不丹之戰,陳肇麒89分鐘零的突破,不負眾望,全場觀眾拍手歡呼。

雷日楠希望把足球融入社區。

雷日楠和街坊手寫告示,於放映前貼在附近私人住宅樓宇的大閘。

賽事開始,發電機仍未有反應,觀眾先用手機看網絡直播。

本月22日為區議會選舉,為利申放映會與區選無關,Kenny邀請了不同政黨的候選人,與美孚街坊齊齊觀戰。

港隊粉絲漸多,一票難求,這位阿叔於旺角大球場外自創另類睇波法──爬樹!

放映時需要手提電腦及投影機。

山道是一條斜路,螢幕要用沙灘蓆墊高,令觀眾看得更舒服。

發電機是最重要的器材,沒有它甚麼都搞不成。

西環街坊劉生:「提醒大家,很多公共空間被遺忘,這是一條斜路,前排觀眾不會擋住後排。」

填詞人梁栢堅:「香港很多地方可以這樣用,不過有人認為他們非法集會。」

學生Chloe:「我住離島,放學過來看,好似去咗現場睇咁好氣氛。」

攀樹師邱盛昌指出,攀樹師也要得到相關政府部門的批文才可上樹。

旺角大球場外圍,只有攀上花墟徑附近數棵樹才可觀賞球賽,基於安全問題,攀樹師邱盛昌呼籲市民切勿嘗試。

港中大戰街坊睇波放映會

1.西環山道天橋底:乘港鐵至香港大學站,於B出口轉右上斜,於石塘咀熟食中心對出位置。
2.美孚空地:乘港鐵至美孚地鐵站,於B出口經麥當勞旁邊進入萬事達廣場,步行至豐澤旁出口。
3.其他:
【港島】
鰂魚涌:鰂魚涌街市及熟食中心對出行人天橋下(近柏架山道)
【九龍】
觀塘:商廈城東誌對出空地巧明街102號
將軍澳:
尚德邨附近
土瓜灣:
位置待定
【新界】
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圓形廣場
大圍:位置待定
大埔:位置待定
facebook查詢:【公眾放映:世界盃外圍賽 香港 對 中國】(西環)

港足波衫達人 拼砌港隊輝煌史

港中大戰一票難求,港足主場球衣火速沽清,港足球衣魅力,從以下兩位資深球迷的珍藏體現。七十後阿健和八十後阿偉未算是港隊死忠粉絲,不會每場港足賽事都入場看, 但論擁有港足球衣數目,卻堪稱達人。訪問當日,二人各持一個行李篋,打開合共有近百件港隊球衣。1985年世盃外圍賽香港擊敗中國的「五一九之役」,不少本地球迷至今仍津津樂道,阿健看了該仗後,隨即開始收集港足球衣之路,「因喜歡香港足球便買,而且越舊款越想買回來,就像上了癮停不到。」
阿偉在2003年買了首件港足球衣後,自此每款港足球衣他都不錯過,經典作包括2009年東亞運港隊勇奪金牌、葉鴻輝的龍門球衣,另有一件朋友轉贈的2003年印上71號和「DEMOCRACY」字眼的港足作客球衣,「收藏它的原因,是它正好反映當年的香港大事。」現時,他倆透過「足球球衣珍藏愛好者」等facebook群組認識同好,交流入場看本地賽事的點滴。

港足經典

1985年「五一九之役」港隊使用的主客球衣。紅色主場為省港盃和港澳埠際賽版本,胸口有贊助標誌。

2009年港足東亞運奪金,「英雄輝」的門將球衣。

1995年奧運外圍賽球衣,隊徽使用港英政府徽號。

另類收藏

2003年港足作客球衣,印上71號(左)和「DEMOCRACY」字眼,意指當年50萬人上街的7.1大遊行。

80年代起港足隊徽至少經歷7次變遷,曾用特區區徽,現時隊徽於2013年起用。

記者:梁慧琳、余 瑋
攝影:楊錦文、劉永發、徐振國、鄧鴻欣
編輯:陳漢榮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