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就是職業,職業不會有高尚和低賤的分別,當然,收入高低,還是有分別的。做專業人士很高尚嗎?做一個沒有收入的專業人士,那些銜頭都是拿來自欺欺人。收垃圾開貨車很低賤嗎?有些人就是做收垃圾開貨車也會多想一步,將規模越做越大,由自己一個人做,變成請一班人去做,由粗活變成生意。這些故事在曾幾何時的香港見得多,但過去二、三十年,越來越多人只想拿手上的沙紙去,換一份大機構的穩定份入,以後每年步步高昇,人工升幅亦如是。
無憂無慮到公卿,誰不想?不過現實是,架構越是膨脹臃腫,升遷規則越是論資排輩,機構就越是不思進取。香港有不少這樣的既得利益組織,我指的不只是大公司,凡舉受法例保護的壟斷行業由的士牌炒家到律師到醫生如是。無錯,職業沒有高低之分,分別只在收入。我也不是說這些人賺的錢,在經濟學上叫「租值」,他們收入比人多,因為他們用不同的手段,以合謀方式將競爭抹煞,剩下給香港人的就是幾乎一式一樣的標準服務套餐;香港人好像有得選擇不同的服務供應者,但服務的本質,卻大同小異。這樣的城市,很難有突破性的進步。
回到最初所講,曾幾何時在香港,各行各業都會有人想到將粗活變成生意。我知道,八、九十後一代思想進步的年輕人,想法又不同了。他們會追求自己的理想,有些人跑去鑽研自己的興趣,又或者搞一門社會企業。他們當中,有些在人生的頭十多年,也曾幻想過安份地做一個白領中產,可是世界變得快,不容許這一代人像六、七十後般,單憑市場開放帶來的市場擴張和膨脹,做大企業的一顆螺絲也可以坐享宏觀經濟的紅利。這一代當中,越是聰明有自信的,就越明白到,甚麼機構都不可靠,只有自己掌握得到的能力和資本才是最實在。所以,有人放棄銀行工,放棄傳媒事業跑去做廚房,一點也不值得大驚小怪。反而是那些不懂得計算,沒有理想,一心還以為有大樹好遮蔭的人,才是最易被時世淘汰的一群。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