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驗看習馬會成果(資深傳媒人 謝志峰) - 謝志峰

香港經驗看習馬會成果
(資深傳媒人 謝志峰) - 謝志峰

習馬會匆匆公佈,引起媒介騷動一周,爭相報名採訪報道。台灣大陸分治六十六年,由中國人角度出發,無不希望雙方獲得成果,解決兩岸紛爭。即使是美歐外交圈子,都表達同一願景。但在鎂光燈閃過之後,結果取得甚麼成效?不同政治背景和理念的人,有不同的結論,但是由香港人看,我總覺得有點不對勁,成效模糊,不但有雷聲大雨點小之嫌,甚至覺得大陸方面並不太過熱情,基本上是馬英九在孤芳自賞居多。希望誠如馬英九說:起碼是第一步。
首先,習馬握手超過一分鐘,並且應現場記者要求揮手示意,但我看不到雙方有如兄弟骨肉摯情的眼神。再看習近平不到五分鐘的講話,除了一句「打斷骨頭連着筋」外,我注意到的是「兩岸雙方應該從兩岸關係發展歷程中得到啟迪,以對民族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擔當,做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正確選擇」、「堅持九二共識,鞏固共同政治基礎」。當然這些話一點沒錯,但政治味重、人情味輕,基本是立場宣言,不具體、抽象性高;放在實際政治應用上,恐怕可以很硬,不易捉摸。

台灣人不會放棄民主

論眼前成就,莫過於設立兩岸更高層熱線,但畢竟只是由陸委會和國台辦副主管升為主管級,成就有多大,大家心裏有數,為甚麼不升至更高層次?是沒這需要?還是政治位階的阻礙?若然是,對等又從何談起?
香港回歸十八年,於內磨擦不斷,一切皆緣自北京不相信香港人,故也沒有意圖落實普選行政長官及全部立法會議員。把港人換血洗腦的聲音行動是明擺的,惹來港人大力反彈,終於出現雨傘運動。若果香港是台灣的前車之鑑,如果有一天台灣在大陸目前管治理念、水平下「回歸祖國」,將會令台灣和北京出現甚麼新狀況?
首先,北京難以應對台灣已發展成形的民主運作制度。如果要禁止或控制,台灣人民不會答應,只會惹來無窮無盡的抗爭。如果容忍台灣的民主模式繼續發展,又恐怕會引起大陸人民的嚮往追求,結果是大陸覺得自討苦吃,不利於共產黨繼續中央集權領導。
第二,台灣至今仍然保留了中國文化中相當壞的成份,如封建、官僚、逢迎、派系爭鬥等不良習性,加上法治精神不彰,如果這些劣質文化也「回歸祖國」與北京目前的種種亂象合流,真是永無寧日。到那個時候,台灣辛辛苦苦建立的民主制度,是否能夠真正保存發揚光大?真是天曉得。
第三,已經日漸空洞化的台灣經濟要繼續賺中國大陸的錢,必然更進一步為大陸資本所控制,香港便是最佳例子。就業及薪水前景可想而知,民眾不滿日漸一日。
第四,台灣沒有香港高水平的廉潔及法治精神,一旦遇上北京的箝制,將會比香港更急速淪為內地一類城市。
要謀求兩岸長期穩定關係,治本之道在於北京要從速走上高水平的管治,包括人權、自由、法治及民主等。當人民甘心樂意地在某個地方居住的時候,也就是個政府牢牢掌握管治能量的一刻。如果做到這一點,不單止港澳歸順,台灣回歸有望,甚至連美國人、歐洲人亦會以中國為移民目標。
過去三四十年,內地經濟天翻地覆,寄望下一步是文明生活質素的騰飛,誠如此,中華民族之福!

謝志峰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