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A爭議】
【本報訊】TSA操練不斷,令學童出現焦慮症狀!有念中一的女童控訴,小學時被多番催谷TSA及考試成績,兩年來不但每日需清早回校補課,欠交功課時教師更會出言侮辱,「問我係咪燒晒啲作業,唔想交!」巨大壓力下,女童變得內向怕事,每周逃課3天,出現焦慮症狀。社福機構指,本港有近三成學童的焦慮症狀需臨床治療,逾五成人因學業感壓力,促家長多花時間聆聽子女,勿揠苗助長。
記者:廖梓霖
憶述小學的非人生活,個子矮小的Icy仍猶有餘悸。她指其就讀小學位於港島區,老師多番催谷成績。由於小六要考升中試、TSA,自小五開始,學校規定學生每日需於7時半到校補課、操練包括TSA在內的試卷,「如果唔返會記缺點」,操練艱辛,Icy應付不來,開始不上學,出現焦慮症狀。她的母親嘆氣指:「佢(Icy)嗰陣一星期至少逃3日課,匿喺房唔出嚟,無論我點嗌佢都冇用。」
母親無奈道,Icy本身性格開朗,但自高小開始性情大變,她認為與過份催谷、教師不體諒有關,她解釋,女兒曾濕疹發作,請了數天病假,回校時未有交功課,教師即惡言相向,「問我個女啲功課係咪燒咗?定係收埋喺床下底冇拎出嚟」。她支持取消TSA評估,解放孩子童年,又促學校勿再用成績定義學童優劣,而Icy小五時開始接受社工開解,現時情況穩定。
三成小學生受困擾
關注學童情緒狀況的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在今年1至3月期間,訪問逾千名來自12間學校、年齡介乎9至13歲的小三至小六學生,發現當中近三成人持續被焦慮所困。調查顯示,逾五成人認為壓力來自學業成績,六成人則稱與家庭關係有關。
臨床心理學家郭韡韡指,若學童焦慮無法排遣,容易久積成疾,曾有患抑鬱的兒童持刀將房門反鎖,打算了結生命,她接觸最年輕的焦慮症患者更只得6歲。她說,本港盛行考試文化,惟教育孩子不應以此為目標,強調最影響孩子情緒的,是家庭關係,她認為父母應向子女灌輸正面訊息,例如用鼓勵說話幫助學童面對逆境、聆聽兒女心底話等,學校方面,則宜減少課外活動,增加學童的自由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