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和馬英九的80秒握手,如果以他們自身強調的66年計,是個突破的歷史時刻,但如果以有可比性的70年前的重慶國共談判計,是個倒退的歷史時刻。兩岸分治66年後的最高領導人握手,怎麼說都是個大新聞,但是這個新聞的歷史價值不在於兩個政權的領導人握手時間相隔的長短,而在於他們握手為人民謀求多少利益。
民間輿論喜歡拿習馬會與70年前的重慶談判對比,其中一大原因是網民所津津樂道的會談對手的歷史根源:習馬會是70年前毛先生的助理的兒子和蔣先生的兒子的助理的會談。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是中共元老,廣義上是毛澤東的助手;而馬英九的父親馬鶴凌曾任蔣介石侍衞,後又跟蔣經國轉任救國團。
更讓人感慨的,不只是談判對手的賓主變化,更在於當年達成的《雙十協定》曾帶給國人一個和平、民主、自由的中國的希望。1945年10月10日簽署的《雙十協定》,全稱為《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對蔣介石稱蔣主席,對毛澤東稱先生,還冠有中共中央主席之職銜。
《雙十協定》共有12條協議,其中最令人稱道的是,國共承諾以和平、民主和團結為基礎,建設獨立自由和平之新中國,還包括政治民主化、地方自治和普選、軍隊國家化、黨派平等合作、政府保證人民享受信仰言論出版集會結社之自由等。儘管雙方都有各自的政治圖謀,後來也爆發內戰,但至少還能提出符合國家利益、人民期望的政治主張,站到了跨越黨派之爭的高度。
反觀如今的習馬會,共識只是一個語焉不詳的「一個中國」,除了追求名義上的一個中國之外,雙方領導人都不敢公開提及民主化中國,其目的不在於為兩岸提供一個共同追求的願景,而是國共兩黨聯手算計大約半年後執政的民進黨。可以說,習馬會也是一個歷史性的會談,但是相比於簽署了《雙十協定》的重慶談判,習馬會的各自表述是國共合作墮落的一個標誌,而不是一個中國發展的里程碑。馬英九雖然聲言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但讓人看到的像是要為自己立名、為往聖絕學。
( https://www.facebook.com/appledaily.liping )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