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品味太古里 - 鄧達智

太古品味太古里 - 鄧達智

感受一份地域新品味,成都太古里是個極佳例證。
去年中來過,還是一大片地盤,看出積極保護舊區原貌,又須遠離千篇一律主題公園加大型樓盤發展的庸俗Cliche。
偌大地盤中爬高爬低,從千年一善寺到百年廣東會館,從Gucci到Hermes,還有「例外」旗下巨型書店:方所,就是沙塵滾滾一片泥濘也看得津津有味,期待它的成形。
「品味」是香港的說法,源自英語Taste。
品味一詞進入內地大概80年代中後期。面對十億人口,當年香港幾乎是唯一時尚進口泉源,從思維、概念、詞彙與實物。
品味二字由普通話說來,跟品位發音相同,國內人寧選後者,因為「位」可以計算,可以實質掌握,最重要:看到權力。
「味」是感覺、感受,人人有別,毋用統一。在一個心靈、思維數十年來被計劃已成習慣的國度,純粹以看似虛無的感受評價,着實困難。
而品位不同,可打分數、排名次、分高低,具大眾認知能力,好辦事。
一年多之後,重回太古里,車子在酒店「博舍」The Temple House前門停下,眼前一度並不威煌灰磚牆,酒店名字四平八穩小小巧巧鑲在古磚牆上,這一步The Oval Partnership香港建築師、Henrigue Almeida品味眼前樸素柔和一亮!數百年前成都翻譯館,官員將滿文漢文互轉的機構,變作酒店前門,保持並提升原貌。門內偌大長方形天井,楓丹白露梧桐排列,黃葉添深秋顏色,再進去原來大廳,酒店接待處以現代雕塑作前枱,職員制服以淺灰、湖水綠為主調,摒棄領帶,修身剪裁,格調閒適。
一抹迎賓以舒爽的空間,太古風格,從香港The Upper House到成都The Temple House,定名以House──屋,清晰帶出過去並摒棄Hotel、酒店模式,居停賞心樂事從這裏開始。(明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