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交通】
現時慈山寺只有一條雙線行車路連接,最近的大型公眾停車場也要去到4公里外的大美督,不少被拒入寺泊車的市民選擇泊在寺外馬路邊,令路面更加狹窄,私家車、甚至旅遊巴掉頭離開時,往往造成阻塞。大埔區議員任啟邦指,慈山寺曾要求區議會向運輸署申請,由政府出資在寺門外加建迴旋處疏導交通,最終被區議會否決。
任啟邦指,慈山寺屬於私人項目,以政府公帑代為加建設施並不合理;而慈山寺內,其實已設有迴旋處,「只係慈山寺一直唔肯開方便之門畀人入去掉一掉頭。」
旅巴不准入寺落客
他又指,即使有接載已預約市民的旅遊巴去到,寺方也拒絕讓其入內掉頭及落客,最終旅遊巴要在寺門前多番鏟上行人路才成功調頭離開,對行人構成危險,「慈山寺解釋話怕啲人會衝落車偷偷地入廟。」
記者現場所見,進入寺門後的左方為寺內迴旋處,後面便是曾被揭發設有電網及防彈裝置的禪修室;右方則是正殿及觀音像。把守迴旋處的保安也極為嚴密,每有遊人經過,保安員也會立即衝上前,指示遊人離去。若寺方按地契要求開放所有泊車位,應足以容納所有泊在寺外的私家車,解決交通問題。任啟邦補充,寺門旁邊屬原居民殮葬區,加建迴旋處涉地權問題。區議會否決其要求後曾指示慈山寺應自行向運輸署申請並自資興建,寺方也曾稱願意自資興建,惟其後一直未收到最新消息。運輸處指至今未有收到過慈山寺有關申請。本報向慈山寺查詢加建迴旋處事宜,惟未獲回應。
■記者梁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