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選2015 中產有火

區選2015 中產有火

【本報訊】經濟上充裕,中產階層從來是社會當中最穩定的一群。穩定造就冷漠的基礎,卻未必成為鐵律。制度面臨瓦解,價值日趨淪喪,仍然有人心中有團火,為理想、為公義,願意挺身而出。中大學者姚松炎投身地區工作4年,推動多項環保措施,今屆首次循居住的南區置富出征區選,挑戰回歸後4屆連任的獨立參選人朱慶虹;工程師王振星透過傘後社區活動,見證中產居民的熱誠,今屆在成長的東區太古城東披甲,迎戰競逐連任的新民黨謝子祺。
記者:朱雋穎

中大副教授:與居民推動社區

姚松炎是中文大學地理與管理學系副教授、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住在港島南區置富花園十多年,4年前加入居民會,推動多項環保措施,又開墾格仔田與堆肥區,實現以物易物,資源共享。
區選候選人多標榜個人,姚松炎反其道而行,橫額與傳單盡是與義工團隊的合照,其參選政綱是與居民分組討論而來,更將舉辦支出預算商討日。他說過程雖費時,卻是民主的體現,「唔係接唔接受一個人嘅政綱,而係你都有份諗遠景、有份決策」。
他說區會向來予人印象只有處理投訴,「做到就『成功爭取』,但唔理你都冇法子,頂多下屆唔選佢,無力感由此而生」,指區會應為公民參與提供平台,讓居民可投身自己想改善的事,「好似有位媽媽覺得區內太少兒童活動,諗到搞『漂玩具』,咁我哋就一齊搵管理公司傾。冇平台,未必有人夠膽搞,居民怕被當成小販,管理公司少做少錯」。

「一定要落地做次實驗」

4年前,他寫下零耗能、零耗糧、零耗水與零排放的「四零」方案,並在居民會內實踐,將社區當成巨型實驗室,吸引十多個屋苑效法。但至跨區層面卻受局限,例如巴士排廢氣,他在大學已做研究,去信巴士公司及環保署要求約見,卻獲回覆「一般不接受市民個別約見」,「唔走入議會,就算有齊方案同計劃,都唔會有人睬你」。
姚同意學者常給人躲在象牙塔的印象,指與過去十多年的制度有關;8間大專院校都受政府資助,教資會的撥款主導了甚麼研究「值得」做,未必有意思。他強調教學時常提及公民參與、永續發展等美好理念,「講咗幾十年,都未喺議會層面試過,一定要落地做一次,社會科學係要喺世界中做實驗」。
同區另一候選人為競逐連任的區議會主席朱慶虹,打獨立旗號,為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成員,回歸後連續4屆當選,本報曾邀約他訪問被拒。

土木工程師:捍衞大眾講真話

王振星是土木工程師,今年40歲,1997年為港大學生會會長,曾歷國殤之柱豎立校園風波,現為港大校友關注組副召集人。首次出戰區選,選擇在成長的東區起步,殺入太古城東。他說傳統中產區太古城,居民其實並不政治冷感,惟近年願意講真話的人承受越來越多壓力,故挺身捍衞。
屋苑管理及圍標成今屆區選熱門話題之一。王振星表示,近40年歷史的太古城近年有不少維修工程,也須按法例要求驗樓驗窗,其工程師專業有助監察區議會資源運用,「唔會容許起一個『不能避雨亭』」。他指出,區內商店走中高格調路線,小店生存難免受壓,如價廉的茶餐廳只餘在平台的一家。他會跟大業主溝通,確保區內有多元的選擇,以方便居民為首要。

「攤出嚟無恥嘅人多咗」

自大學起加入學生會及學聯,畢業後不時以「老鬼」身份提意見,反國教期間組織官校校友關注組,他自言一直與社運緊密連繫。他有3個子女,最小的女兒才剛滿月,感激太太支持他參選,「社會變咗,攤出嚟無恥嘅人多咗。社會需要肯講真話嘅人,但講真話嘅人反而受更大壓力,咁係唔啱,所以要走出嚟捍衞」。
他去年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發起社區組織「太古社區工程OCTK」,舉行工作坊討論政改、三跑及鉛水等,每場活動也滿座,「居民其實對社會有意見,唔係冷感,只係深思熟慮」。他指,過往國教、白皮書及政改等在東區區議會都有討論,惟未在社區諮詢或充份討論,居民就「被代表」,認為有必要加強溝通,有信心勝任為居民發聲。
王振星的同區對手為爭取連任的新民黨謝子祺。謝子祺接受查詢時稱「不論對手係邊個,一定都會對選情構成威脅」,會盡力做好自己本份,有信心在該區的服務往績,能獲選民繼續支持,「始終佢(王)係空降,唔係本區居民;雖然理念同地區工作都一樣重要,但喺區選似乎地區工作都係重要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