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人言無畏】
提起大學刊物,第一時間想起港大《學苑》,感謝黨,讓我們認識城大也有閱讀佳品。出版30年的《城大月報》,今年改革成大學議政雜誌,4月號以港英旗做封面,指中港融合如殖民,令香港「瀕臨滅族」, 本來只吸引校內人士注意,但經大公文匯的神之手推一推,鬧爆編委搞港獨,江湖地位立刻提高。即將畢業的編委會成員對炮轟冇有怕,因為輿論越多,真理會越辯越明。
近日《城大月報》再獻新猷,在10月號以「告別中國立足本土」為主題撰文,引來更多不滿,在校園的攤位慘被人撕封面及干預派發,再次成為焦點。
為月刊灑熱血的城大編委副總編輯顏海楹(Janice),她說辦報源自使命感,「雨傘後見到香港人都很迷惘,不知道香港的路如何走下去,做了很多東西都得不到成果,真的會有無力感。我覺得可以透過出版《城大月報》,收集同學對香港未來出路的論述。」
派發遭滋擾 疑內地生撕毀封面
過往《城大月報》大小如免費報紙,內容以報道為主較少論述,Janice趁畢業前做編委,把月報改革成雜誌的模樣,方便收藏,又與編委會訂立具爭議性的徵稿主題,引起公眾議論。例如近期的《城大月報》10月號,主題是「告別中國立足本土」,一看,就知道會觸動愛黨人士的神經。
「月報今期10月15日開始派發,派發一星期後,發現民主牆隔籬派發攤位的白板,上面貼着封面和宣傳語句被撕去,有人將『中』字換成『英』字,令主題變成『告別英國』。另外,白板也被貼上『死港獨』等memo紙,更將月報收進枱底紙箱。」也有儍豬豬在旁邊寫「請燒掉你的中國護照」,Janice回應:「香港人其實沒有中國護照,大家只有特區護照。」技術性擊倒對手,贏得漂亮。
雖然被無理攻擊,但Janice堅持繼續採訪和撰稿。將大學畢業的她,直言月報投稿量不多,要親自採訪撰稿,又要兼顧學業,有時累得在編委會辦公室睡覺。「以前office只得一張單人床,現在多了兩張雙人床。」記者目測,還有一張沙灘椅,再可容納一人,可想而知編委多麼不辭勞苦,工作至通宵達旦。Janice說自己不想做放氣車胎,停滯不前,惟有勞心勞力搞好月報。很多人說雨傘後再無力抗爭,這班後生仔的努力,能否為你打打氣?
記者:彭海燕
攝影:劉永發
編輯:謝慧珊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