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之時正身處加德滿都皇宮廣場的咖啡店,窗外是納揚神廟,今天只餘下地基,上層的木磚建築已在今年四月的尼泊爾7.8級地震時完全倒塌,在咖啡廳工作的Dev告訴我,地震發生於星期六的正午時分,他目睹窗外神廟倒下那一刻,人都驚呆了,定過神後才曉得衝下去瓦礫堆救人,這座神廟最後活埋了56人。坐在窗邊的我一直在想,既然災難隨時都會在我們身邊出現,究竟童書繪本是否還只容得下歷奇冒險、動物逗趣的故事,而不可以面對現實呢?
今年四月在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頒獎禮後我跟伊朗繪本家談起她以戰爭做題材的作品,她說在中東國家,戰亂是孩子記憶的一部份。國際評審在討論頒獎標準時,不約而同討論到環保、戰爭、貧窮等全球議題,大家都認為童書不應再以傳統方式,迴避社會議題,單讓小孩活在只有美好事物的童話世界根本是不切實際。既然我們無法避開,究竟用甚麼創作方式去表達沉重的題材呢?
「九一一」是美國人永遠的傷痛,孩子在電視新聞目睹雙子塔整座塌下,這個畫面叫人一生難忘。2002年美國出版了以九一一做主題的作品,作者Maria Kalman在童書繪本《Fireboat》裏用孩子的視角觸及九一一這沉重題材,向讀者解說九一一為何會發生。
我認為《Fireboat》是非常出色的作品,故事一開始,介紹主角John J Harvey 的同時,並以一艘於1931年落成的救火船為故事拉開序幕,Harvey曾目睹帝國大廈的建成,見證了華盛頓橋橫跨哈德遜河的興建過程,亦用篇幅介紹各種船上的裝備,引擎、水炮、船員及斑點狗Smokey。消防船廿多年來經歷了各種風雨,到了1995年因殘舊退役,自此便停泊在海港無所事事。2001年9月11日飛機撞向雙子塔後,全紐約市動員救火,這艘老舊消防船也參與其中,完成最後歷史任務。作者以處理災難議題作為故事的切入點,手法相當高明,沒有一開始就提及九一一,反之,採用童書常用的歷險框架,由一艘救火船當主角,在歷史演變當中順着時間推移帶出九一一恐襲。
其實,孩子與大人一樣,都要面對天災、恐襲、戰爭,當然也會有情緒反應,分別在於成年人懂得用理性明白前因後果,孩子更需要大人借助繪本入手,令年幼一群認識真實的世界。
面書: http://www.facebook.com/Books4you
撰文:鄺穎萱
編輯:李寶筠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