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習馬會今日登場,兩岸政府自國民黨敗退台灣,形成隔海相望的政治格局,彼此間的密使從沒間斷過,雙方數十年來一直互相試探及尋求對話的機會。即使踏入90年代,兩岸溝通已走向公開化,但密使依然未完全消失。
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毛澤東當時着手謀劃以武力攻台,掌國防部總政治部的蔣經國,在1950年指派李次白會見當時上海市長陳毅,試探中共對台政策。蔣明知國共合作機會不大,但最低限度希望大陸不會武力犯台,但隨着韓戰爆發,大陸攻台計劃擱置。韓戰結束後,中共對台政策轉為和平解放台灣,不少人願意為兩黨牽線搭橋,作家曹聚仁成第一代兩岸密使,他從1956年起多次為兩岸傳話。時至上世紀50年代末,台灣立法委員的宋宜山除獲周恩來接見,還與統戰部部長李維漢會面。李代表中共提出兩岸統一,台灣一旦接受就成為中共統轄下的自治區,實行高度自治。
李光耀促成「汪辜會談」
1960年代,著名學者章士釗三度奉北京命令前往香港,透過秘密渠道向台灣帶話,提出國共合作的條件。至1980年代,全國政協常委賈亦斌與曾任蔣經國機要秘書的沈誠會面,雙方互相試探對談的誠意,但蔣去世後,沈被以涉嫌叛亂被起訴,兩岸聯絡中斷。至1993年,在李光耀穿針引線下,兩岸在新加坡達成歷史性的「汪辜會談」,為兩地分治以來首度進行的正式官方級會晤。
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