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是彩色】老後的智慧 - 陳曉蕾

【綠是彩色】老後的智慧 - 陳曉蕾

福爾摩斯不是電影《The Intern》裏人見人愛的Ben叔叔,在《福爾摩斯的最後奇案》裏九十三歲的他不但依舊固執孤僻,揭露錯處不留情面,年紀大了更不想見外人,無奈記憶漸失,一個人的城堡開始瓦解。電影裏奇案一宗接一宗,福爾摩斯對人生終於開竅──這麼聰明的人,也幾乎用了一輩子的時間才學懂。
電影裏漂亮的風景消失,漆黑中工作人員名單緩緩上升,曾經以為人來到世上,是要成就一些事,然而可能這一生,就是為了學懂一些事,學會了,才能安然離去。
老年精神病學家Gene Cohen在他的著作《The Mature Mind: The Positive Power of the Aging Brain》裏引述大量研究,指出:老後人們還是可以發展出新的能力,不論思考、制定策略、計劃解決方案,都超越了抽象或形式的推理。他稱為postformal reasoning(後形式推理):「這有助整合主觀和客觀的感覺和思想、心靈與心智,在處理後半生種種衝突對立上……變得比較駕輕就熟。」
一些細胞會老化,可是腦部仍然能夠長出新的神經連結,產生更多成熟、相互連結的神經迴路,調節思考、情感和創造力,有能力重新塑造自己。Gene Cohen提出七十五歲後有機會進入encore phrase:特徵是個人的反思,以及再次肯定生命。他舉例作家Alex Haley晚年後開始研究家族史,寫出暢銷書《Roots》;舞蹈巨匠Martha Graham七十五歲不再跳芭蕾舞,卻直到九十六歲都在編排新舞。
腦部如何在失去能力的同時,似乎又增長了智慧?Gene Cohen相信這種潛力是可以經營的,他設計一種「投資組合」,分析個人的興趣、技能、資源、關係,隨着時間累積資產、增加心理保障,去面對潛在的損失。例如一個六十五歲的人熱愛滑雪,但也要準備投入一種較少體力需求的運動,那到了不能滑雪時,才不會若然所失。關鍵是滿足感,一個人隨着年紀變化,不斷檢視自己的「投資組合」,改變和增加種類,並且可以與他人分享。
踏入晚年,短期記憶力、對細節的敏銳不比從前,然而卻可能累積了更多的經驗和資料,有更好的判斷力。歲月往往會帶來一種看待生命的視野,是年輕時無法領會的。
Gene Cohen的研究强調若非疾病和意外,老年的腦部可以比二三十歲時運作得更好──那如果病了,怎麼辦?就算身體枯萎,精神仍在。我不時在訪問中,聽到醫生分享從病人身上學到的「功課」。葛量洪醫院一位年輕醫生說:「一般人看見晚期癌症病人瘦弱,會覺得好慘。但我曾經遇到一個病人,我問他有甚麼需要?他竟然答我:『沒有,我的人生很美滿,家庭幸福,現在又有這麼多醫生護士照顧我,沒有東西要擔心。』我很愕然,有人可以這樣看得開。一個人的好死,不只是用藥物止痛,追求不痛苦,而是一個人的心理如何準備好,覺得人生沒有缺陷。因為這病人的一番話,我不時會思考自己的人生。」
縱然終其一生沒有學懂,依然可以是別人的借鏡。有一位太太照顧認知障礙的媽媽多年,她沒有太多抱怨,分享了很多照顧技巧,最後她只是淡淡說,從媽媽身上學到的是:「有日我病了,我要當一個容易被照顧的病人。」

Profile:陳曉蕾

資深記者,著作包括《剩食》、《有米》、《死在香港》等,相信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email protected]

編輯:李寶筠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