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審鉛凶】
【本報訊】房屋署副署長馮宜萱早前在食水含鉛超標調查委員會聆訊作供時,多次稱相信水務署的8項驗水基準已可確保水質,故沒額外驗鉛。但水務署代表律師昨在庭上指,房署向水務署申請水紙前,須先簽署文件證明供水系統符標準,包括配件不含鉛,但受影響屋邨在申請水紙前並無向水務署呈交驗水報告,質疑房署並非如聲稱般依靠水務署的基準確保水質安全。
代表水務署的資深大律師王鳴峰提出,多個屋邨文件顯示,會由房署先聲明食水系統達英國標準,之後水務署會在屋邨地界水管駁位抽水化驗,按8個參數測試及發出水紙。
李柱銘質疑六判質素
以最先爆出鉛禍的啟晴邨為例,房署在前年6月5日發出證明,水務署6月19日發出水紙,而承建商中國建築於翌年3月17日才提交水質素測試報告。王表示,屋邨內部水質測試,由房署和承建商負責。惟屋邨落成前,房署及承建商從未向水務署提供任何水質報告。馮宜萱指取水紙的程序,無異於業界做法,需時翻查之前是否有其他測試文件。馮稱職員每日巡查物料及系統,但未必正值工人焊接時,一般開工前會檢查,但承認「如果(焊料)剪出嚟,唔係成卷咁,肉眼難分辨(焊料含鉛)」。
代表公屋居民的資深大律師李柱銘表示,知悉地盤出現六判情況,質疑有否機制確保工人質素,委員會主席陳慶偉法官亦問趕工時會否拉雜成軍。馮強調工程不可多於三判,房署可透過出糧紀錄等知悉工人所屬的分判商。房委會代表律師殷志明指,即使使用含鉛焊料,每名工人或只獲利數百元,誘因不大。陳官反駁指數百元「對於閣下唔係好大數目」,但工人「可以買包叉燒返屋企加餸」,不排除工人因知道上層長期不檢測而使用含鉛焊料獲利。
■記者袁柏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