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委主席人選公佈前 馬斐森指大學運作困難「港大處京港關係夾縫」

校委主席人選公佈前 馬斐森指大學運作困難
「港大處京港關係夾縫」

【大學爭自主】
【本報訊】在港大校委會主席梁智鴻任期明日屆滿,港府最快明日刊憲公佈接任人前。港大校長馬斐森接受報章訪問時形容,港大正處於北京與香港關係夾縫中,致運作困難。他指在他曾任職院長的布里斯托大學,副校是校內擢升,而遴選委員會推薦的人選,通常獲校委會接納。陳文敏則稱,對李國章或接任委會主席有保留,並指校委會已淪落,改革迫在眉睫。
記者:謝明明

馬斐森透露另一輪副校長的招聘將展開。資料圖片

馬斐森星期日到訪溫哥華,出席卑詩省港大校友會周年晚宴。其間他接受《星島日報》訪問,透露另一輪副校長(學術及資源)的全球招聘行動短期內展開。港大校委會最近否決了由物色委員會通過的副校長人選、港大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文敏升任副校長,事件引發廣泛爭議。曾任布里斯托大學醫學院院長的馬斐森說,該大學的副校長都是從校內擢升,而遴選委員會推薦的人選,通常都獲校委會接納。
談到港大校委會最近風波,馬斐森堅持今天港大學術自由(academic freedom)未受影響,但在大學自主(institutional autonomy)方面,由於港大是公共機構,由公帑支撐經費,在一些公眾議題上難免跟持份者出現拉鋸情況。他又說,如果在英國的大學,這個層面的矛盾可說不會存在,可是港大目前處於京港關係夾縫中,導致大學運作出現今天的困難局面。

港大校園出現海報指倘要符合李國章任副校要求,本港有6位大學副校長未能勝任。

張星煒:學術自由已被干預

港大教師及職員會主席張星煒不同意馬斐森指,港大校委會風波未有影響港大學術自由的說法,「校委會否決遴選委員會提名人選,明顯已經係干預學術自由。」
港大近期風波的主角陳文敏昨日出席新書發佈會,被問及盛傳李國章或接任校委會主席,他說作為機構領袖須具備親和力,惟校內有壓倒性反對李國章出任,他亦對李出任有保留。他又指香港社會亦正面對同樣情況,領袖欠缺親和力,令有心有力的人卻步,不願出任公職,「如果唔係用人唯才就只能用人唯政,係香港社會嘅大倒退」。

陳文敏:校委會脫離群眾

陳文敏昨在《明報》專欄刊登的文章中指,港大校委會近大半年來的表現,已失去不少師生的尊重和信任,校委會改革迫在眉睫。他指出,2002年馮國經出任港大校委會主席,當時校委會人才濟濟,校委會只負責宏觀與長遠政策,校委會和校長是夥伴關係。但其後校委會與大學的關係漸漸改變,部份校外人士視校委會為董事會,凡事過問,校長變成校委會聘用的行政總裁,於是便出現「等埋首副」、「首副是向校委會負責」、「校友是外人」之類的言論。
陳文敏認為,校委會有需要增加校內委員的比例。陳文敏稱,現時校外委員主要是兼職性質,鮮有與校內人員接觸,「部份校委甚至連大學有多少學院也數不出來,當校委會脫離群眾時,自以為是的心態便油然而生!」須重新界定校委會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