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12月踩入香港 反轉紫牛兼睇騷

【旅遊籽】12月踩入香港 反轉紫牛兼睇騷

【旅遊籽:浪迹遊蹤】
愛丁堡是屬於藝術的。舉行國際藝術節期間,城市中心一邊是萬人空巷的Royal Mile,另一邊有隻紫色吹氣巨牛空降廣場,有份參與愛丁堡國際藝穗節的Udderbelly Festival,在牛牛肚皮裏上演過百場精采演出。今年冬天,紫色牛牛將帶着劇場、歌舞、馬戲等表演越洋過海,降落在中環海濱,把合家歡睇騷文化帶來香港。

今年暑假,愛丁堡市中心出現了一隻紫色巨型牛牛:醒目牛頭,四腳朝天,遠看以為是小朋友玩的吹氣彈床,走進去才得知這原來是愛丁堡國際藝穗節中,Udderbelly Festival的主要表演場地,名為Violet。為期三星期的愛丁堡國際藝穗節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戶外藝術節,每天上演過千場不同表演藝術,包括音樂、馬戲、默劇、喜劇、棟篤笑、beat box等適合一家大細的節目,作為藝穗節重要表演場地之一的Udderbelly紫色牛牛是流動吹氣劇場,脹卜卜肚腩裏不單止裝載了410個座位及舞台,還藏着不少新晉演藝者的夢想。
2000年,仍在愛丁堡大學修讀英國文學的Ed Bartlam和當時是律師的Charlie Wood共同創辦娛樂活動公司Underbelly Limited,在藝穗節初試牛刀,舉辦了三場表演;2006年首次在愛丁堡舉辦Udderbelly Festival,把紫色牛牛標誌搭建成可容納400多人的表演帳篷。時至今天,Udderbelly在世界各地不同場地每天平均有131場演出,總監Bartlam說:「這一切源於我們學生時代一個大膽又愚蠢的想法,15年來我們成長了許多,我們希望這隻紫色牛能成為新晉表演者面對世界的門口,就像當初我們微小的想法般,也有實現的一天。」 2009年起,紫色牛牛走出愛丁堡,每逢4至7月,也在倫敦South Bank旁駐紮,今年則走出歐洲,以香港為亞洲的首個目的地,展開為期兩個月的「紫色牛牛綜藝合家歡」(Udderbelly Festival Hong Kong)。

剛在八月舉行過的愛丁堡Udderbelly Festival,將於年尾把紫色牛牛劇場帶來香港。

七人年輕A cappella組合Gobsmacked!,以動聽歌聲和beat box唱出浪漫故事。

Udderbelly 有不少演出也適合家庭欣賞。

Udderbelly將帶着不同雜耍和形體劇場來港演出。

「親民就是我們的精神」

藝穗節期間,愛丁堡由早到晚也熱血沸騰。旅客從世界各地跑來,聚首在紫色牛牛下,有些一天睇六場喜劇;有些只鍾情A cappella;父母帶小孩到場看兒童節目,睇表演前還可參加live講故事劇場。Udderbelly設有不同小食檔、酒吧和舒適的休憩空間,看表演前後,人人手執一杯cider,邊傾偈邊懶洋洋躺一個下午,回味剛才的喜劇笑位;嫌醉意不夠,或可呷口威士忌,再入場看套默劇,文化藝術的狂歡,如斯是也。跟一般的外國節慶一樣,Udderbelly為觀眾營造一個看表演的環境與文化,Bartlam更想把它帶到香港,「不單止帶來吹氣牛和表演,也想把整個Udderbelly欣賞表演的文化引入——場內注重演出者和觀眾的交流,場外則有舒服的文化空間,親民就是我們的精神。」
訪問期間,Bartlam多次提及Udderbelly是平易近人的藝術節,不走high art路線,也沒有地下演出般小規模,而定位中性,大眾化和親和力是要素,「香港是文化多元的城市,有大型藝術節和世界級音樂、歌劇表演,也有蓬勃的地下樂隊表演,Udderbelly正是處於兩者之間,中等規模,演出種類和定價也大眾化,適合所有年齡和家庭欣賞。」

Udderbelly牛牛下,由早到晚也是來看表演的觀眾,場面墟冚。

由倫敦專誠來參加藝術節的遊客,在愛丁堡逗留三日兩夜,每天看5場喜劇和音樂劇。

場內設有圖書攤位及講故事劇場,特別為小孩而設。

本地薑坐鎮 屬於香港的牛牛

一直希望把Udderbelly帶來亞洲的Bartlam,最後選擇在香港落實想法,「香港是充滿活力和文化視野的國際城市,所以是Udderbelly舉辦的理想城市。過去兩年我做了不少資料搜集,也跟香港人對話過六、七次,初次在香港舉辦藝術節是很大的挑戰,因為不知道港人口味。」
Udderbelly將為香港帶來不同類型的音樂會、雜耍、舞蹈、戲劇等節目,除了國際知名的演出團隊,如馬戲團Close Up、A Simple Space;A cappella樂隊Gobsmacked!;英國喜劇巨星Russell Howard、Milton Jones等,Udderbelly亦着重本地人口味,邀請本地音樂人林二汶、李拾壹、舞台笑匠泰臣等進駐牛肚表演。紫色牛牛外表趣致,舞台卻毫不花巧,沒有機關和高科技舞台特效,觀眾席首排更跟表演者伸手可及,簡單直接的舞台拉近觀眾和演員的距離,這是Udderbelly最重視的元素之一,「我們着重表演者與觀眾的互動,簡單的舞台能讓演員容易傳遞訊息,甚至請不同人上台一齊玩,這種平易近人的模式跟一般表演不同,讓人感到surprise!」
棄選位置偏僻的西九,選址中環海濱,也是貫徹Udderbelly親民之舉,「在城市中心舉辦大型節日,跟我們在愛丁堡和倫敦的形式相像,地點的便利讓普羅大眾更易參與。我們不止想把精采外國演出帶來城市,更想為香港人recreate屬於他們的Udderbelly Festival,小食亭會賣香港小食,休憩空間也開放予公眾,不看表演也可進來拍照。」
在中環海濱邊飲酒談心,邊等睇老少咸宜的表演,想想也愜意。融合,從來講求尊重和理解,文化如是藝術如是,Udderbelly既然選中香港,由節目口味、休憩空間、以至文化氛圍也設身處地為本地人考慮,正是種體貼與尊重。

Bartlam認為香港是充滿活力和文化視野的國際城市,是舉辦Udderbelly Festival的理想城市。

除了把紫色吹氣牛帶來香港,也會在場內設置休憩空間,讓觀眾在表演前後吃喝聊天。

愛丁堡大街小巷也貼滿藝術節的宣傳海報和單張。

Udderbelly 紫色牛牛綜藝合家歡

日期:2015年12月4日至2016年2月14日
地點:中環海濱活動空間
查詢: http://www.udderbelly.asia

與眾同樂馬戲團

節目《Close Up 觸手可及》中,四位年輕雜技演員,以椅子等物件進行高難度雜耍,以簡單原始的動作組合挑戰身體極限,中間加插與觀眾互動環節,令表演充滿驚喜。

瘋狂實驗啱細路

《Brainiac Live瘋狂實驗室》中,表演者會把簡單家具電器搬上舞台,如以微波爐即場做科學小實驗,加插棟篤笑和故事元素,知性劇場至啱小朋友。

少少鹹英國喜劇

《Briefs 炫褲兄弟》為英國搞笑「人妖」騷,少少鹹多多脆,演員以幽默風格、華麗服裝和高難度雜技動作,做出畫面豐富的綜合表演。

香港地道棟篤笑

《泰臣:大揪狂想曲》泰臣自編自導自演之作,上至劇本下至走位和音響,亦由這位香港笑匠一腳踢完成,原汁原味香港風味,包有共鳴。

邊唱邊講林二汶

《林二汶:唱歌×talk show》由於場地細小不能用過多樂器與音響,考驗林二汶唱功,她更響應Udderbelly風格,邊講故事邊唱情歌,邊與觀眾互動。

記者:王秋婷
攝影:潘志恆
編輯:黃仲兒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