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蘋果日報》社評】
馬總統與習總書記終於在馬任期最後時間點要見面了,這是好消息,對台灣整體有利,尤其是兩岸和平再進一步得到保證。馬兩任總統,政績不佳,唯獨做到兩岸緩和。
有人認為,習是看國民黨明年大選必敗,伸出援手與馬會面,以拉提泛藍選民士氣。這個觀點並不周延,以中國對台灣選情之熟悉,不會得大頭病以為自己一出手,台灣就按北京指示轉向。此次習同意會見任期無多的馬,應是與馬樹立一個共同前提(一個中國),以框住後任台灣總統,並立下中國合理介入台灣選舉範例,為日後干預台灣選舉打預防針。至於對明年選情影響可能短多長空,未必對國民黨有利。
習願意會見馬,另一個主要原因是:馬及國民黨已默認一個中國原則。有人通知北京這微妙轉變,習才願意會晤馬當作驗證和獎賞。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昨稱此次兩岸領導人會面,是根據「一個中國原則」做安排。易言之,是他們先確認馬及國民黨已接受一中原則,才安排會面。此外,習同意見馬,也可能帶有給正重返亞洲的美國顏色看的心眼。馬不挑戰一中原則,可以理解,但也須強調一下「各自表述」為妥。
馬知道會引爆反對能量,急着承諾馬習會將不會簽署任何協議、不發表聯合聲明或公報。但馬以前說了不少謊,這次誓言多少人會相信?沒協議、沒聲明,但可以有默契、有隱藏議題,就算甚麼都沒有,馬習會邏輯理路也可能制約繼任總統兩岸政策彈性。
不少人批馬不該會習,認為馬已是看守內閣,不可在垃圾時間還進行重大政策。其實,總統一天任期未滿,就享有《憲法》賦予權力,但須向人民及國會負責,尤其不可有秘密協議。馬回台後須立即舉行記者會,向國人清楚交代馬習會種種。
我們認為馬習會前的秘密討論(黑箱)在國際政治上是常規,無可厚非,但事後須透明坦誠,並接受國會監督,向國會負責。這是馬習會應有前提;最重要的是馬習會非馬個人虛榮與歷史地位問題,而是全民的千秋萬世,馬須在兩岸領導人會晤建置或制度化方面,為繼任總統(無論藍綠)創造類似馬習會的機會,鋪陳日後兩岸高峯會固定舞台。
我們十分同意馬習會舉行,只要不違背上述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