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心只有兩三枝 - 李純恩

賞心只有兩三枝 - 李純恩

豐子愷有幅畫,畫中一個男人面對一棵老樹,樹枝寥寥幾筆,點着些似花似葉的紅點,題款上寫:「觸目橫斜十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
看花如此,看人也一樣。人海茫茫,真正能交往的則不會太多,有時候朋友介紹一個陌生人會說「他是個好人。」但世上好人一定比壞人多,何止千萬,交朋友,光是「好人」一項是不夠的,你不可能跟所有的好人都做得了朋友的,可以做朋友的人,條件不多,只要志趣相投便可,但只這一項就很為難了,雖千萬人,志趣相投者卻實在很少。所謂志趣相投,價值觀和審美觀都要一致,對世事的看法,什麼順眼什麼不順眼,觀點也一致,分歧不是不可以有,但十之八九的見解是一樣的。若是看到香港吳姓教育局長那段跟太太在湖邊散步的fb帖子,你覺得很好,那麼即使你是個超級好人,我們也無法做朋友的。又比如你覺得大媽舞不難看,那我們也做不了朋友的,因為我以為如果你覺得大媽舞好看的話,也會覺得吳克儉有水平,梁振英好靚仔,那麼大家都不用浪費時間和精神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說到根本,還是以品味來區分的。人與人交往,投緣的最終還是品味,便如去年佔中期間黃絲帶和藍絲帶勢同水火,你以為是政治理念的事情?其實有多少人是真正理會政治理念的?會得相幫的,都是看得順眼的,於是就很明顯地分出了兩個陣營,兩個陣營各自有屬於自己的一種品味。黃絲帶的品味和藍絲帶的品味截然相反,你只會幫跟自己同一品味的人,反之,跟一群品味與自己差天共地的人為伍,會委屈得令人受不了。於是有人結集在金鐘,有人半夜出現在將軍澳「蘋果日報」大門口,要埋堆,你自己揀了。
如此埋堆,也只是品味粗疏的分類,待到「群眾運動」熱度一退,回復生活,必然再細分,這便是「觸目橫斜十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的哲理,花不求多,寥寥可賞心,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