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受惠於季內撥備下降16%,以及賠償和解等特殊支出大減逾7成因素帶挈,滙豐控股(005)收益表現雖仍然疲弱,不過,第3季列賬稅前盈利按年上升32%至60.97億元(美元.下同),跑贏14間券商綜合預測,季內亦終於做到支出減幅大於收入減幅的正增長(positive jaws)目標,但滙控財務董事麥榮恩則表示,「2015全年計應達不到positive jaws」。
稅前盈利增32%
麥榮恩有信心集團未來可達正增長及策略日所訂下的硬指標,惟即使達標,提升營運效率行動「永不終止」。行政總裁歐智華亦說,第4季滙控成本減省要「挖得更深」,以取得更大效果,年初至今集團已減縮了820億元風險加權資產。
滙控昨在港收報60.3港元,跌1.15%,倫敦曾跌穿60港元水平後企穩。新鴻基金融集團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認為,集團成本控制及資產質素得宜,第3季表現「可以收貨」,但不預期對股價有任何刺激作用;大市氣氛低沉下,即使大笨象估值已很「抵買」,投資者若入市,亦只會揀「十三.五」相關國策股。
截至9月底,集團普通股權一級資本充足率按季升0.2個百分點至11.8%,股本回報率微升至10.7%,第3次股息每股續派0.1元。
若剔除季內特殊支出按年減少因素,滙控第3季「清水版」業績──經調整稅前盈利,按年跌14%至55.12億元,瑞穗證券亞洲銀行研究部執行董事安彤善謂,對滙控前景仍需審慎。
下任主席會外聘
按策略日指標,滙控到2017年前要減少2.2萬至2.5萬個職位,但9月底止,集團僱員總數較去年底增加2,231人至25.98萬人,歐智華解釋,部份是為配合提升環球合規標準,及珠三角增聘人手所致,但他相信到2017年底,總體人手及成本控制可雙雙如期達標降低。
早前英報指有基金投資者擬組壓力團體「倒歐(歐智華)」,並確保接任人向外招聘。
滙控主席范智廉回應,「董事會對管理層100%支持」,投資者對新策略目標亦「非常滿意」,滙控已清晰向外界表明,下任主席會外聘,至於將來行政總裁一職是否亦要外聘,「要交由董事會視乎股東意向作決定」。
滙控第3季香港區稅前盈利按年微跌,但英國則因客戶賠償減少大幅反彈,首9個月英國分隔銀行入賬支出約1億元,未來支出多少視乎監管指引。
記者:劉美儀 黃珮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