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首宗 牙醫被控無牌集資炒舖招攬逾六十同事親友 賺三千多萬

港首宗 牙醫被控無牌集資炒舖
招攬逾六十同事親友 賺三千多萬

【本報訊】活躍於樓宇炒賣的恒健牙科前行政總裁兼執業牙醫冼仲彥,自組公司進行16個物業投資計劃,更招攬牙醫、公司同事及親友等逾60人進行集資,物業投資利潤高逾3,000萬,惟其集資活動因未獲證監會發牌而遭起訴。案件昨在區院開審,冼否認控罪,成為首宗因非法集體投資物業而檢控個案。

記者:陳美莉

牙醫冼仲彥涉無牌集資炒舖,他昨否認控罪。陳美莉攝

被告冼仲彥(44歲)是恒健牙科的前行政總裁兼董事,與其經營的公司IPFUND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下稱IPFUND),各被控一項經營某類受規管活動的業務罪名。控罪指IPFUND於2011年2月至12月期間,在未獲發經營物業投資顧問牌照下進行證券交易活動,而冼身為IPFUND的高層,協助教唆及罔顧後果的情況下,同意公司在無牌下進行證券交易;兩者另各被控一項交替控罪,即顯示經營某類受規管活動的業務。

公司收二百萬顧問費

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涉及罪行最高可判處罰款500萬元及監禁7年,另可就持續犯案期間每日罰款10萬元。
控方指出,IPFUND在港積極從事零售商舖的物業投資,屬物業投資顧問,冼仲彥為IPFUND唯一董事及股東。冼若有目標物業,會指示IPFUND職員成立空殼公司,並由冼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及支付首期定金,然後職員按冼指示聯絡投資者籌集資金。
涉案逾60名投資者,包括IPFUND職員、冼的同事徐詠琦牙醫、恒健牙科診所的職員及冼的家人。被告曾進行16項物業投資,每項有14至60名投資者,各投資者的資金,包括投資額另加5或10%保證金。
若未能在買賣合約完成前轉手,即無法摩頂,冼會決定是否申請按揭或將物業出租;當成功將物業賣出,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後,IPFUND會向投資者退還保證金,另抽取淨得利潤的5%作顧問費。最終有12宗項目成功交易,IPFUND收取201萬顧問費。
投資者除付款及收取利潤外,從未參與買賣或終止購置、按揭及租約等事宜,被告亦指示職員向投資者簽署「物業投資指引」,及舉辦講座,控方指IPFUND的投資形式屬集體投資計劃。集體投資計劃定義為必須涉及財產或物業作出的安排,參與投資者會匯集供款並分享利潤及收益,惟他們對該財產並無控制及管理權,財產由營辦人士管理。
案件編號:DCCC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