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公屋爆出食水含鉛醜聞後,政府堅持水喉放水2至5分鐘,才抽取食水樣本化驗含鉛量。但香港工程師學會成立「食水含鉛事件專責小組」研究10星期後,發現當局抽查水樣辦的理據及方法與外國不同,未必能有效及科學化地確定鉛水(圖)出現原因,建議採用雙重抽查制,包括抽取隔夜水,讓居民安心,免除他們上街取水的麻煩。
應訂立水喉匠職級
小組又批評水務署部份標準及規則過時,現行持牌水喉匠制度只有單一職級,無法因應工程的複雜程度派員處理。工程師學會會長陳志超說:「一個簡單到三層樓嘅村屋需要持牌水喉匠去做,甚至乎一啲簡單維修都需要持牌水喉匠去做。但同樣的持牌水喉匠係咪可以好有效,或者好有系統去監管一個超過10億元嘅項目?」
小組建議水務署為持牌水喉匠訂立職級,將大型工程分判給有資歷的持牌水喉匠;房署應訂立水喉匠承辦商名單,水喉工程承辦應獨立於工程總合約,讓房署可加強管理。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