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允許普遍二孩政策,標誌着一孩政策正式走入墳墓。但和大多數曾經作出的錯誤決定一樣,中共絕對不肯承認計劃生育由始至終都是一個錯誤決定,它基於一個人口過多會帶來滅頂之災的假設。然而,現實告訴我們,二戰之後全世界沒有其他國家因為人口過多而焦慮,卻有不少國家(如新加坡、德國等)擔心生育率過低,不斷鼓勵生育。
過去三十年,受到洗腦宣傳的中國人一直生活在人口爆炸的陰影下,以為只要不控制人口,中國便會亡於人口過剩。兩年前,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宣佈開放單獨二胎,結果令人震驚,並沒有多少人願意生二胎。現在開放全面二胎,有網站做民意調查,結果有三成以上網民明確表示不會生二胎,願意生的尚不到兩成。這證實了一個在現代人口學上幾乎已成共識的結論:人口增長切不可以政策強行壓制,因為壓下來容易,卻後患無窮。
二戰之後,隨着長期和平導致全球經濟增長,人口增長突然之間下降。大約有以下因素:第一,隨着城市化的推進,在城市生活的人越來越多,生活成本陡增,普通夫妻更不傾向於生孩子。越是發達社會,生育率就越低。第二,凡是男女平權運動做得好的社會,生育率就會下降。在前現代社會,女性是生育工具,沒有人權可言,被迫不斷生育。中國農村的男女平權做得並不好,即便在計劃生育政策下,受到重男輕女落後思維的桎梏,為了生出兒子,女性依舊不得不一次次地懷孕、一次次地流產。不過在城市,已經幾乎不存在這樣的問題。第三,嬰兒存活率提高,以及教育、就業等一系列社會機制做得好,生育率就會下降。
因此,即使不採取計劃生育政策,只要中共做到不像毛時代那樣肆意鼓勵生育,中國的生育率便會自然而然地下降,而且這種自然的變化也不會帶來甚麼意想不到的壞處。
計生官僚體系尾大不掉
可事到如今,問題已經不是那麼簡單。計劃生育30多年帶來的惡果可謂數不勝數。例如由於只能生一個孩子,許多人選擇性地生兒子,導致中國人口結構性別比例失調,男性大大多於女性,將來要如何解決這些「多餘男性」的婚姻問題?又如,計劃生育養肥了一個龐大的依靠國家行政和超生罰款存活的計生官僚體系。廢除計劃生育現在最大的阻力,實際上來自這群尾大不掉的官員。再如,計劃生育養成了一代自私的獨生子女,他們以後要成為社會中堅力量,但他們多數只考慮自己,不願意生孩子,中國人口會不會出現劇烈的負增長?
這些惡果餘孽,恐怕都是當年計劃生育的決策者始料未及的。計劃生育的惡果現在才剛剛開始,今後還有多少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請做好心理準備。
許驥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