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贏起跑線 - 鄧達智

輸贏起跑線 - 鄧達智

老人科醫生黃惠康的起步點,用今天水平評分,幾乎萬劫不復,無一可取。唯二條出線可能:一是他出生於60年代。二是他出生在香港。
一個屬於只要用功,定有不同程度出頭天的時代,加上當年仍算福地的香港,只要精神飽滿,事事警醒,定必獲取屬於你的天地。
大窩口天台幼稚園+街坊小學+工業中學=港大醫學院?
猶如永不接軌兩條路!以今天唔知上來為乜Play School+數十萬一年幼稚園+打崩頭爭入名牌小學+直資中學或英國貴族私校+祖父捐獻牛橋長春藤大學=陳家李家張家林家何家女兒出嫁做姊妹或以上家族孫子百名𡃁模遊船河被邀嘉賓?
黃惠康上港大醫學院年代,師兄師姐除喇沙男拔女拔聖保羅,也有新界圍村仔黃大仙新區仔屯門山景邨前身菜田妹讀鄉中元中荃官伊利沙伯何福堂。
贏在生於60年代香港,所向無敵起跑線?
也不一定,除了家中講廣東話,80年代末出生,理奧未讀過中文,隨父母來港上一年班,與起碼讀過三年K一眾同學相比,只得英文拿A,另一個輸晒個案。他爸猶豫送他上國際學校還是天水圍剛落成伊利沙伯舊生會小學?回想自己跟家中姊弟60年代村校過來人,毅然送他入讀平民小學。
理奧多倫多大學建築系一級榮譽生畢業,一面工作一面唸完碩士,工作定妥正考慮唸博士。
公司解散,拿着不算富裕也算厚實遣散費,老周夫婦原定終止異鄉大半生勞動,回到香港已蓋了房子家鄉,期望大學畢業兩名孩子不久將來結婚產子,兩老兩邊飛,做對弄孫為樂太空人……總算名校畢業小兒子在三藩市找到一般的工作,薪金支付住房、吃飯、交際,以今天普世都會生活指數,想也不要想,絕不夠用!未回家攤大手板討幫補,夫婦倆感萬幸。
大兒子畢業等於失業,雖非一級大學,成績總算不過不失。工廠工作?兩老萬萬不願,夫婦倆從香港酒樓工廠打工開始,勞動生涯不想下一代延續,大兒無奈鎮日在家望着電腦做宅男。每每想到這裏,二人不禁自怨自艾:如果自己文化水平高?如果無論多辛苦誓將兒子送入名校?他倆如是想:出路誓不如此!
個案種種,不論任何年代,我信靠自己。
人人都爭必贏起跑線,誰來出演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