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壽(2628)「炒股」損手,投資少賺近百億元,導致集團今年第三季度單季少賺74%至23.48億元人民幣。相對下國壽主要對手平保(2318)期內投資收益及盈利分別升約12%及32%,令市場懷疑國壽盈利倒退主因,是否由於被中央指令入市「接貨」,結果要悵然地「為國捐軀」。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國壽管理層可能覺得有幸為國家「灑熱血」是光榮,但小股東糊里糊塗齊齊「從容就義」,會否心有不甘?甚至想「追討賠償」?翻查國壽2003年招股文件,原來早已寫明(可能怕投資者在美國興訴),小股東對國家決定只可「硬食」。
招股文件第50頁指,「作為本公司(國壽)的控股股東,集團公司(國家直接操控之控股公司)將能對本公司的事務施加影響,並促使本公司作出不一定符合閣下最佳利益的決定或訂立類似的交易」,及「中國之法律體系存有內在不明朗因素,因而可能限制閣下所能享有之法律保障」。一個字,絕。
如果這樣,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接貨」的風采。
密西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