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醫術︰柏金遜症 - 梁憲孫

醫述醫術︰柏金遜症 - 梁憲孫

「柏金遜症」(Parkinson's disease or Parkinsonism) 乃常見的長者病,大部份患者50歲以上,保守估計全港60歲以上有百分一人染病。柏金遜症屬腦神經退化症的一種,主要影響大腦「基底神經節」(basal ganglion);病因不明,但一般相信先天及後天因素同樣重要。
「基底神經節」的神經末梢含「多巴胺」(dopamine),負責傳遞神經訊息,控制肌肉活動;柏金遜症患者缺乏「多巴胺」,因而影響肌肉活動功能。
柏金遜症病徵可分為「肌肉活動」(motor)及「非肌肉活動」(non-motor)兩類,早期病徵可能不太明顯;發病時或先只影響病者身體左右其中一邊,稍後始波及全身,說話及走路可能出現困難。
柏金遜症患者的肌肉活動受到影響,病徵包括肢體顫動,尤其在靜止狀態;病者的手指不斷活動,好像在數硬幣或藥丸,嚴重可引致全身震動,但一般少影響頭部。
柏金遜症患者動作會較為遲緩 (bradykinesia),並且感覺全身無力,容易疲倦;病者動作欠協調,影響扣鈕、寫字及繫鞋帶等細微的手指動作;走路時起步艱難,並且步伐細小。病者全身肌肉僵硬,體態欠穩,嚴重可影響全身的肌肉活動。
柏金遜症亦可以影響「非肌肉活動」,但病徵一般不太明顯;感官及思考能力出現衰退現象,包括視覺、味覺和嗅覺;亦影響記憶、思考及判斷能力,尤其在需要同時處理多項事務時有困難,判斷距離亦會出現偏差。柏金遜症患者亦易有情緒變化,例如抑鬱和憂慮,並對事物失去興趣;個別病者甚至有「思覺失調」(psychosis)現象,例如「視覺幻象」(visual hallucination)或「多疑妄想」(paranoid delusion)。
柏金遜症患者的另一常見問題是難以入睡,轉身困難、尿頻及肌肉抽筋皆會影響睡眠質素;病者日間反而易有睡意,但這亦可能與藥物治療有關。
柏金遜症的其他病徵還包括周身痛、多汗、漏尿、便秘及吞嚥困難等,性生活亦可能受影響;患者一般血壓偏低,從卧姿或坐姿站立起來時,血壓突然下降(postural hypotension),可引致頭昏腦脹。
懷疑患柏金遜症,應及早求醫,藥物治療可紓緩病情。

梁憲孫
養和醫院副院長